有某位正在學習演戲的友人跟我談及,最近閱畢兩篇關於戲劇學校學生演出與校園學生戲劇組演出的演後評論,覺得將兩組「學生」的演出以不同標準作評,有欠公允。當下我只是唯諾以對,心底裡卻是萬分失望,也為這批劇壇新人有如此想法,感到婉惜。
評論人自是有他的角度與標準,以此對演出的不同部份提出意見,這是單純的主觀意願,讀者表示讚同或否定,也是讀者自身的一種主觀意願,實屬難以取得絕對客觀的結論。然而在今次兩組「學生」的演出比較裡,雖然同是打著「學生」的旗號,但從配套與訓練上,卻是兩組完全不同的班子,若採用同一標準對各自的演出作評點,我倒認為是更不客觀的一種做法。
同樣的粗疏缺失,表現於由經驗導演和幕後班底策劃的演出裡,這是難以接受的。要理解作品能否最終被搬上舞台,最後把關的是在於導演及製作單位的決定,出色的幕後班底當具有名牌效應的功用,也是吸引觀眾購票入場的其中一種動機,那是來自對演出團隊的信任,因而產生相對較高的期待,這是合情合理的。反之在青澀的校園戲劇裡,一群以興趣為先的年青學生,在非專業的導師指導下所上演的作品,如果處之以嚴,或是胡亂套用高標準的戲劇量尺去審視演出,這反而顯得觀眾太沒水準了。
此外,我頗有意思於這位友人似乎太執著於批評二字,卻忽略了演出的成功與否,能為「學生」帶來的正、負面效果。可以預期,如果該戲劇學校的學生演出是被讚譽的,那麼該批學生將可以更快速地步進更大的舞台;而校園戲劇的學生就算演得多好,仍必須累積口碑,更要幸獲劇社的青睞,才可以一登殿堂。此等種種前因後果,友人又是否可以洞悉?
急著要為失敗找藉口,最終找來「學生」一詞以圖混淆視線,繼而偷換概念,是教我不欲與友人糾纏的主要原因,實在難以想像這是曾受過專業戲劇訓練的劇場新人!北藝大教授賴聲川曾經說過:「想要做好戲,必先做好人」,不懂正面承認事實且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人,日後怎樣才能當個好人?若是難以成為好人,觀眾又怎可期待將會有好戲上演? 嗚呼哀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