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讓我們一起重温童夢--觀《童年》有感
文: 依笛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0年10月14日 | 華僑報
在繁忙的生活中,你是否已被歲月磨練成為一個默然、冷漠的人,已經忘卻了童年夢想,也早早與童真告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愛與別人交流,失去了自我特色的人。每天匆匆忙忙的與童伴擦肩而過也不察覺,因為大家都融入在千千萬萬人之中,成為最不起眼的一個。如果上述的描述與你現在的生活有點相似,那麼,不妨放下手中堆積如山的工作,細味俳優劇場的《童年》,讓我們一起重溫童年的點滴,再次向童年的夢想靠近。在這短短的時光裡,你的童年回憶會重現,而且可以放下那個冷漠的外表,盡情顯露你的童真,因為黑盒之內,沒有人可以看到你在哪一個角落,大可放低生活的枷鎖。
俳優劇場為2004年創立的香港劇團,以舞蹈和戲劇的形式去表現中國文化並且在表演中融入香港特色。《童年》一劇以八個小朋友的童年為核心,分別是潘高壽、潔廁德、佩夫人、碧蓮、潘婷、利工民、碧柔和M,描述這八個小朋友成長中遇見的事情。在取名方面,八個名字中大部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會接觸的日用品和保健品,達到了一種親切幽默的效果。八人開始是分為兩派,一派以潘高壽大哥哥為首、另一派則以碧蓮為首,他們由不打不相識開始,漸漸成為了童年的玩伴。
劇場一開始以八位演員穿著雨衣出現,沒有對白,只有舞蹈。在小小的黑盒劇場中,由於觀眾與演員的距離很近,可以清楚看到各人的表情,有的歇斯底里、有的疑惑,由於穿著深色的雨衣,現場氣氛也相對嚴肅。這與戲劇的結尾部分首尾呼應,告別童年的輕鬆氣氛,回到現實的成人世界之中。這一部分,服裝的設計令觀眾有一個很清晰的環境轉換概念。
由於俳優劇團是以舞蹈結合戲劇的風格進行表演,所以,劇中有很多群舞和雙人舞的表演的戲份。在開始部分,各人穿著雨衣進行群舞的表演中,演員在統一性和協調性方面還需要多加練習,但在其後的三一萬能俠群舞一幕中有很大的進步,給予觀眾一次很好的視覺享受和感觀刺激。而劇中多次加插了雙人舞的表演,筆者開始時想這可能是中場休息的時間,但後來發現這兩位舞姿優美的舞者定時便會出來表演。到後來潘婷暗戀利工民一幕中再次出現,筆者才發現,這兩位舞者除了是中場的過渡,還是,內心戲的一種表現形式,座談後知道原來是希望表現出童年世界和成人世界兩個層次,筆者再思考了一會,也好像有點道理。在筆者個人而言,很喜歡中間過渡的這兩位舞者,因為,從技巧方面,這兩位舞者的舞蹈表演比八位演員的技巧要熟練,而且,他們每次出場戴上面具,與觀眾的層次拉遠了,當八位演員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又令觀眾增添了一份熟悉感。所以,兩位雙人舞的舞者,不但可以讓觀眾去遐想,也可以令人們保留更多的思考空間,也為思想留白。
除了舞蹈,是次劇埸的音樂選用也很有水準,選用了很多童謠來喚起人們的回憶,此外,在聽著一首又一首陪伴我們成長的歌曲中,筆者腦海中浮現了很多童年回憶,童年的感覺在那一剎那變得很近很近。本人很喜歡利高文和潘婷在游泳相遇一幕,用陽光廣告歌來襯托,在陽光這首廣告歌中,包含了少女情荳初開的愐腆情懷。除此之外,除了群舞與音樂結合得淋漓盡致,劇場中更加入了視像的效果,把很多老照片也投影了出來,雖然筆者自小在澳門長大,對香港的老街境或照片不太熟識,但是從那些黑白相片中,也可以領略幾分昔日的情懷。而這種引入影像的做法,相信澳門的劇場也可以應用,因為可以達致很直接的聯想效果。
故事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下進行,而觀眾彷似跟隨著演員在重溫自己的童年,黑盒劇場之內,觀眾的思想已經代入為其中一員了。在拍公仔紙一幕,觀眾彷彿也緊閉著呼吸,看利高民大顯身手呢!而選香港小姐一幕,也很具娛樂性。劇場本身的作用就是要觀眾在短暫的時間內抽離現實,代入故事角色。在是次觀看表演的過程中,筆者感到現場氣氛很好,令筆者想起從前觀看韓國形格肢體劇團的劇目<<手拉車>>中有邀請在場的觀眾加入即興表演,令觀眾與表演者的關係拉得很近,而全場的氣氛變得非常雀躍,生怕下一個被選中的是自己。而在月前的葉詠詩<<破地獄>>中也有從台下觀眾中邀請一位上台和表演者一起表演,雖然只作簡單的打拍子工作,但氣氛也即時推向高潮,大家也會閉著氣,為那一位台上沒有經過排練的觀眾緊張。如果在《童年》的表演過程中也加入一小段的觀眾表演,不知道效果會否更好呢?這只是筆者一個小小的推想,在《童年》這個劇場中,觀眾已經重溫了一次失落已久的童夢,如在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