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懷舊展新步 - 香芭《糊塗爆竹賀新年》籲珍惜眼前

  題: 懷舊展新步 - 香芭《糊塗爆竹賀新年》籲珍惜眼前
  文: 聶風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年2月24日 | 華僑報

  每年聖誕節,香港芭蕾舞團總有慣例上演經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近兩年他們增獻新猶,由伍宇烈及江上悠合作編成的舞劇《糊塗爆竹賀新年》,成為筆者這兩年新春的節目之一,今年不但在演員上有所變更,個別演員更符合劇中角色的韻味,略較去年首演更有進步。

  編舞的伍宇烈近年遊走在不同的劇場表演中,以其豐富的創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現代或古裝的表演項目中,不失其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文化意識。今次創作的《糊塗爆竹賀新年》雖說建構於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之上,卻是百分之一百的「香港製造」,讓大家可以在新春懷舊一番,重溫很多一去不返,卻又曾伴隨我們成長的生活點滴。在這先要一讚道具選擇上,從舊貨幣的利是,到昔日風靡一時的「綠寶」,增強了故事的歷史味道,也許觀眾席上很多外藉觀眾未必理解箇中情意,但土生土長的朋友相信自有一番感受。

  《胡桃夾子》以外國人最愛的節日聖誕節為題,《糊塗爆竹賀新年》則以中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作引子,透過一班年青人在新春探訪一名獨居叔父,帶出段段新春氣氛的零星道具,如棉襖、桃花、紅包及舞獅等,新春的熱鬧感覺從舞台上開始。在此不得不提,兩年的演出都選擇在香港中文中心劇場,個人認為應該經過深思熟慮。這個場地與觀眾距離近,觀眾可以俯視或平視角度欣賞,易生投入感,演員亦便於與觀眾互動,感受觀眾的反應,讓「爆竹」擦出火花。

  劇情整體上變動不大,一月廿八日晚上首場演出,艾沙克大衛‧卡拉斯( Izak David Claase)擔演的德叔已經相當討好,那一種孤獨老人緬懷過去的神傷,以及回憶昔日美好時光的幸福經歷,均足以讓人動容。個別舞者如葉飛飛女黑俠的敏捷身手,以及新加盟的吳焱,均能跳出活力,功架十足,讓人印象深刻。當然論到角色的「出位」,當然不得不提「夢幻護士」李怡然及美人出浴的劉苗苗,用過去的道德標準,這種大膽的性感,雖然與時下那些動輒「走光」的尺度相去甚遠,然而那種騷在骨子裡的味道,美麗而恆久,以芭蕾舞動作跳出來,美感倍增;多場群舞活潑而充滿節日感,混入大量懷舊元素,讓這班年青舞者跳起來仍然具甚具韻味,例如將經典的「阿高高」舞蹈夾在芭蕾舞中演繹,配搭上頗見心思。

  縱觀今次與去年最大的改動,應該在於那一場將人性一分為二的片段中。去年這一段「表面一套,背後又一套」的人性真相,是由訪港的公爵夫人演繹,今年則改為螢幕上的金童玉女合力演出,感覺上好像更順理成章,都說「戲子無情」,他們在螢幕上的情愛纏綿,與現實中的冷酷無情正好成就了反差的格局,在芸芸的回憶片段中,看穿了人間的真相,或者這正是主角「德叔」多年以來的人生體會。

  當然,賀歲劇自然有一個熱鬧的大團圓結局,儘管光陰如逝水流星,經歷種種後「德叔」可能仍是孑然一身,不過正如故事大綱中亦提醒了觀眾:「雖然然預告了,但仍然沒有學會珍惜當下。」在看過了這編給成年人反思新春佳節意義的芭蕾舞劇後,從回憶的時光歷程中返回現實,熱鬧過後,我們更應珍惜眼前,免得將來學似「德叔」一樣,在回憶中只有片片無奈的回想。

  如果說《胡桃夾子》是給小朋友聖誕節最佳的觀賞節目,那麼新春期間全家一起或三五知己看《糊塗爆竹賀新年》,讓大家重拾集體回憶,的確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期望《糊塗爆竹賀新年》能繼續在新春演下去,看看隨著時代巨輪迴轉下,未來又能擦出甚麼火花?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戀人絮語的絮絮唸

  : 戀人絮語的絮絮唸
  文: 沓靖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年2月17日 | 華僑報

本年的新春期間除了有曾志偉與黃百鳴的賀歲片之爭外,一齣帶著獲得眾多亞洲電影節參展名銜的愛情小品《戀人絮語》也試圖突圍而出。雖說主題只是探討男女間對戀愛的態度,但明星的陣容無疑為此片添上了光環,除有為人熟悉的歌手如陳奕迅、謝安琪、陳偉霆和范曉宣外,亦有林嘉欣、曾志偉、陳潔儀等實力演員,加上著名的彭浩翔擔任監製、金培達為此片負責的原創音樂,讓觀眾購票入場的意慾是大大的提升了不少。

從簡單的電影海報裡,已經預示著這套包含四段獨立又相連的情感關係,是必然的錯綜複雜,明戀、暗戀、戀母情、婚外情、甚至是欲蓋彌彰的同性戀,使得觀眾已經無法有時間為每一段關係標示上錯與對的符號,相信這也是導演曾國祥(曾志偉之子)相要利用每段故事內容的反差,來引導觀眾的注意力要朝著一個反思的方向去觀看此片。

雖然片中歌手林立,但全片卻並未有刻意標榜或配上原創原唱的歌曲,因此也更能使影像與音樂之間產生了微妙的化學作用,讓視覺與聽覺交織而成的氛圍更具有想像空間。向佐與范曉宣為要證實各自的伴侶之間的曖昧關係,開始進行跟縱,在虛幻與逐漸推進的配樂裡,男女間那份恆久已存的猜疑、妒忌、緊張與不安,如濃霧厚厚地覆蓋著整個戲院,直到范曉宣在大雨之中,對向佐提出了在肉體上施行報復,一份極端的無奈才為此戲段劃上了教人心碎的句號。而在普遍愛情故事裡最為觀眾著意的結局,金培達的配樂亦是添上了神來之筆,從畫面所呈現著意想不到或「意想得到」的片段,卻是聽到由音樂帶來的段段衝擊,再次把「對及錯」與「愛情」徹底分離出來,這是一個使人黯然神傷的場面,也應是最適合此片的一個結局。

  可惜的是,《戀人絮語》似乎太過於刻意以不同的情感關係展現導演對主題的態度,謝安琪那少女純真與其餘戲段產生了過大的距離,陳偉霆對陳潔兒的戀母情亦把時空的差距拉得過遠,使得陳奕迅和林嘉欣的一段變得成為了客觀的主線,不禁教人感到其餘的故事都來得太絮絮唸。如果是因為要迎合電影節的參展風格而要對內容刻意作出舖排,那份顯得過於零散以致無法讓觀眾集中的戀人們的絮語,正是使此片最終被弄巧反拙的元兇了。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歡笑中的寶貝 生有時死有時


  題: 歡笑中的寶貝  生有時死有時
  文: 米拉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年2月10日 | 華僑報
  
人生既長且短,開心要留住,傷感想抹去,然而我們甚麼也控制不了。二十歲,生命權由父母交到手上,一切由自己決定,包括不羈與放縱;三十歲,事業與家庭該有的都有,朋友都各自成家;四十歲,幸運的話,擁有的是幸福家庭和美滿生活。這期間及往後,有人進場有人退,既然能享受新生命帶來的喜悅,也得承受終結帶來的痛苦。《一屋寶貝》,一夜間多次別離,歡笑中催人淚下,感受裏餘音未了。

114日及15日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兩場演出全場爆滿,音樂碟和琴譜全被掃光,證實的是︰演出獲得大成功。整個製作班底是如斯的令人鼓舞振奮,是值得再演再看的音樂劇。朱柏謙飾演的爸爸 (英朝晴)意外逝去,忘不了女兒,以鬼魂的形態希望仍能守護愛女,溫卓妍飾女兒 (英小雨)得知真相後,仍然堅持留在「没血緣關係」的爸爸身邊。親情、友情、愛情貫穿全劇,人物有一眾英家親朋,羅敏莊 (已死神婆)、魯文傑 (朝晴摯友)、劉雅麗 (小雨親母),還有因「陰力」吸引而來的「朋友」。最後,不得已的都終要走,留下的人得堅強面對。

演員的演出難以抗拒掌聲。經驗的演員當然出色好看,而意外的是為人熟悉的電視面孔︰羅敏莊和魯文傑,演出生動輕鬆,有效中和沉重的氣氛,令觀眾有喘息反思的停頓,節奏舒服的行進,其他的演員同樣令人精彩叫絶。劇中的音樂創作,曲詞絶配,引領著劇情發展,旋律言猶在耳,詞寫得動心,「凡人誰無過,傷心者更多」,每每催人淚下,離別的傷感透過歌聲旋律文字透入深心,現場不停傳來紙巾的磨擦聲、擦鼻聲、抽泣聲;而對白亦寫得很好,觸動人心,「人天生有種缺憾,就是不能感受別人的感受,我傷心你感覺不到,你中刀我不知多痛」。

故事結構簡單,音樂與曲詞精彩,接近完美得找不到瘕點,就整個製作效果、劇本、演員、音樂等,實在難以挑剔。具備一演再演的原素,簡單故事深長道理,音樂旋律易記,詞通俗能理解,整個題材組合生活化,不論在那裏演出都能引起共鳴。期待多看一次,在没瘕點當中見進步。觀看演出後,仍可不斷在詞曲中品味那細膩的感覺,別離的痛苦,再一次提醒自己珍惜有限時無多。

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淡然一笑看「婚前試愛」

  題: 淡然一笑看「婚前試愛」
  文: 沓靖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23 | 華僑報

  「愛一個人,先要傷害他/她,只有內疚感,才是令一段愛情得以長久維繫的最好方法」。在葉念琛的最新一齣以愛為主題的電影《婚前試愛》中,上述的訊息不止一次向觀眾傳遞著,也教人不禁疑惑起來:是否在兩性關係日漸平等、婚姻信守越來越薄弱的今天,要維繫兩人之間的愛情,便需要使用如此「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法?

  《婚前試愛》上映以來,票房不俗,全因它包含了商業電影所需要的元素--主要角色有性感女神周秀娜、楊梓瑤,也有肌肉型男羅仲謙、外型俊朗沈志明,而諧角的洪天明與金剛亦為全片帶來不少歡笑;從開首至戲末都穿插著數位主角的情慾鏡頭,周秀娜與楊梓瑤的大膽演出,更讓不少觀眾暗暗驚歎;此外,近年港產片內常用借物喻意的對白,在本片中也有以「鐵板餐」比喻男女對愛情態度的一段;從戲院內的氣氛來看,《婚前試愛》都是一齣幾乎全方位滿足觀眾需求的電影,唯獨那份對「愛」的質疑及處理,四週觀眾低歎之聲使之對導演的激進尚是有所保留。

  我無意在此高舉仁義德道的高度標準,正如葉念琛曾透露,此片的故事都是取材真人真事,且電影亦有它揭示社會現況的功能,因此無論片內的影像與對白讓人如何不安也好,觀眾也不能莽斷它的真實性。只是導演對「維繫愛」所倡儀的「方法論」,為求達到目的,不惜犧性和瞞騙對方的做法,我實在不敢苟同。片中對婚姻也介定了一種「結婚,猶如坐牢般失去自由」的定位,雖然不斷強調著羅仲謙與周秀娜尚有三天便結婚,但全片卻沒有交代他倆之間的愛情是建基於甚麼,究竟是甚麼讓二人有決定結婚這個如此重要的決定?二人在婚前均抵抗不了眼前的引誘,沒有深悔之餘,更是諸多藉口地為自己的「出軌」 辯護。婚姻對於二人來說,彷彿只是向對方許下「以後維持單一性怑侶」的一份承諾,一切與愛、與感情的深度描述,始終在電影裡還是無法看得到。

  社會上眾多勸勉心靈健康和鼓勵積極人生的書藉及電影,都呼籲讀者和觀眾要坦然面對現實,不要讓自己構成太多的遺憾、要學會寬恕別人;可是《婚前試愛》裡卻不斷向觀眾灌輸「讓對方心生內疚」這種「掌控別人心靈的方法」。須知「內疚」是一種尤如定時炸彈的心態,當人無法適時舒緩內疚感對個人的思想負擔和壓力時,很多人往往便會做出一些報復或是救贖的異常行為。看見戲院裡絕大部份都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時,真的希望他們能有足夠的判斷力,瞭解 《婚前試愛》這齣商業電影裡的各種元素只為單純的觀能刺激,往後淡然一笑地便離開戲院好了,千萬不要被它內裡那些甚為值得相榷的訊息,影響個人健康的價值觀,便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