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歡笑中的寶貝 生有時死有時


  題: 歡笑中的寶貝  生有時死有時
  文: 米拉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年2月10日 | 華僑報
  
人生既長且短,開心要留住,傷感想抹去,然而我們甚麼也控制不了。二十歲,生命權由父母交到手上,一切由自己決定,包括不羈與放縱;三十歲,事業與家庭該有的都有,朋友都各自成家;四十歲,幸運的話,擁有的是幸福家庭和美滿生活。這期間及往後,有人進場有人退,既然能享受新生命帶來的喜悅,也得承受終結帶來的痛苦。《一屋寶貝》,一夜間多次別離,歡笑中催人淚下,感受裏餘音未了。

114日及15日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兩場演出全場爆滿,音樂碟和琴譜全被掃光,證實的是︰演出獲得大成功。整個製作班底是如斯的令人鼓舞振奮,是值得再演再看的音樂劇。朱柏謙飾演的爸爸 (英朝晴)意外逝去,忘不了女兒,以鬼魂的形態希望仍能守護愛女,溫卓妍飾女兒 (英小雨)得知真相後,仍然堅持留在「没血緣關係」的爸爸身邊。親情、友情、愛情貫穿全劇,人物有一眾英家親朋,羅敏莊 (已死神婆)、魯文傑 (朝晴摯友)、劉雅麗 (小雨親母),還有因「陰力」吸引而來的「朋友」。最後,不得已的都終要走,留下的人得堅強面對。

演員的演出難以抗拒掌聲。經驗的演員當然出色好看,而意外的是為人熟悉的電視面孔︰羅敏莊和魯文傑,演出生動輕鬆,有效中和沉重的氣氛,令觀眾有喘息反思的停頓,節奏舒服的行進,其他的演員同樣令人精彩叫絶。劇中的音樂創作,曲詞絶配,引領著劇情發展,旋律言猶在耳,詞寫得動心,「凡人誰無過,傷心者更多」,每每催人淚下,離別的傷感透過歌聲旋律文字透入深心,現場不停傳來紙巾的磨擦聲、擦鼻聲、抽泣聲;而對白亦寫得很好,觸動人心,「人天生有種缺憾,就是不能感受別人的感受,我傷心你感覺不到,你中刀我不知多痛」。

故事結構簡單,音樂與曲詞精彩,接近完美得找不到瘕點,就整個製作效果、劇本、演員、音樂等,實在難以挑剔。具備一演再演的原素,簡單故事深長道理,音樂旋律易記,詞通俗能理解,整個題材組合生活化,不論在那裏演出都能引起共鳴。期待多看一次,在没瘕點當中見進步。觀看演出後,仍可不斷在詞曲中品味那細膩的感覺,別離的痛苦,再一次提醒自己珍惜有限時無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