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懷舊展新步 - 香芭《糊塗爆竹賀新年》籲珍惜眼前

  題: 懷舊展新步 - 香芭《糊塗爆竹賀新年》籲珍惜眼前
  文: 聶風 | 澳門演藝評論協會會員
  刊: 2011年2月24日 | 華僑報

  每年聖誕節,香港芭蕾舞團總有慣例上演經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近兩年他們增獻新猶,由伍宇烈及江上悠合作編成的舞劇《糊塗爆竹賀新年》,成為筆者這兩年新春的節目之一,今年不但在演員上有所變更,個別演員更符合劇中角色的韻味,略較去年首演更有進步。

  編舞的伍宇烈近年遊走在不同的劇場表演中,以其豐富的創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現代或古裝的表演項目中,不失其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文化意識。今次創作的《糊塗爆竹賀新年》雖說建構於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之上,卻是百分之一百的「香港製造」,讓大家可以在新春懷舊一番,重溫很多一去不返,卻又曾伴隨我們成長的生活點滴。在這先要一讚道具選擇上,從舊貨幣的利是,到昔日風靡一時的「綠寶」,增強了故事的歷史味道,也許觀眾席上很多外藉觀眾未必理解箇中情意,但土生土長的朋友相信自有一番感受。

  《胡桃夾子》以外國人最愛的節日聖誕節為題,《糊塗爆竹賀新年》則以中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作引子,透過一班年青人在新春探訪一名獨居叔父,帶出段段新春氣氛的零星道具,如棉襖、桃花、紅包及舞獅等,新春的熱鬧感覺從舞台上開始。在此不得不提,兩年的演出都選擇在香港中文中心劇場,個人認為應該經過深思熟慮。這個場地與觀眾距離近,觀眾可以俯視或平視角度欣賞,易生投入感,演員亦便於與觀眾互動,感受觀眾的反應,讓「爆竹」擦出火花。

  劇情整體上變動不大,一月廿八日晚上首場演出,艾沙克大衛‧卡拉斯( Izak David Claase)擔演的德叔已經相當討好,那一種孤獨老人緬懷過去的神傷,以及回憶昔日美好時光的幸福經歷,均足以讓人動容。個別舞者如葉飛飛女黑俠的敏捷身手,以及新加盟的吳焱,均能跳出活力,功架十足,讓人印象深刻。當然論到角色的「出位」,當然不得不提「夢幻護士」李怡然及美人出浴的劉苗苗,用過去的道德標準,這種大膽的性感,雖然與時下那些動輒「走光」的尺度相去甚遠,然而那種騷在骨子裡的味道,美麗而恆久,以芭蕾舞動作跳出來,美感倍增;多場群舞活潑而充滿節日感,混入大量懷舊元素,讓這班年青舞者跳起來仍然具甚具韻味,例如將經典的「阿高高」舞蹈夾在芭蕾舞中演繹,配搭上頗見心思。

  縱觀今次與去年最大的改動,應該在於那一場將人性一分為二的片段中。去年這一段「表面一套,背後又一套」的人性真相,是由訪港的公爵夫人演繹,今年則改為螢幕上的金童玉女合力演出,感覺上好像更順理成章,都說「戲子無情」,他們在螢幕上的情愛纏綿,與現實中的冷酷無情正好成就了反差的格局,在芸芸的回憶片段中,看穿了人間的真相,或者這正是主角「德叔」多年以來的人生體會。

  當然,賀歲劇自然有一個熱鬧的大團圓結局,儘管光陰如逝水流星,經歷種種後「德叔」可能仍是孑然一身,不過正如故事大綱中亦提醒了觀眾:「雖然然預告了,但仍然沒有學會珍惜當下。」在看過了這編給成年人反思新春佳節意義的芭蕾舞劇後,從回憶的時光歷程中返回現實,熱鬧過後,我們更應珍惜眼前,免得將來學似「德叔」一樣,在回憶中只有片片無奈的回想。

  如果說《胡桃夾子》是給小朋友聖誕節最佳的觀賞節目,那麼新春期間全家一起或三五知己看《糊塗爆竹賀新年》,讓大家重拾集體回憶,的確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期望《糊塗爆竹賀新年》能繼續在新春演下去,看看隨著時代巨輪迴轉下,未來又能擦出甚麼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