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鮮校園》相信是少數在澳門的黑盒劇場內,敢於大膽的動用達十六名演員同台演出的一部正劇,以往這類人多勢眾的場面只會發生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兩個正規劇院裡,導演張奕錡對「忠於原著」似乎懷有一定堅持,也因此成就了在曉角實驗室實踐難得的一步,雖然全體演員的群戲並未有完全盡用首次橫向設定的演區,但是道具及演員台位的立體設定,減低了觀眾視線的侷促感,觀眾只需要花上一點時間,相信是較容易適應的。
角色的設定大致分為成年人及學生兩群,除了戲份較多的學生角色「小金」由具有演戲經驗的梁芷恩飾演外,其餘學生角色發現都是初登舞台的青澀學子,雖然幾乎沒有對白,但實際年齡與角色的搭配正是渾然天成,綠葉的效果更見悅目,小學生們的吶喊聲和不知所措的眼神,讓呼聲更是扣人心弦;今次作為新劇團「演劇空間」的創團演出,而該團志於推動校園戲劇,希望在演出作品多加入年輕學生參與,使今次《冰鮮校園》氛圍和說服力,添上了意想不來的神來之筆。
胡宏堅與霍嘉珩再次分別飾演校長與老師,經過時間的洗滌後,《芳草校園》的稚氣再不復見,卻見是心靈層面且內斂的演繹;飾演校董的何東泰仍是不失搞笑形象,從最初口吃到劇末因學校處於生死關頭而大聲疾呼,雖然難以理解為何口吃可被突然治好,反差大的角色設定已為他帶來笑聲及掌聲不斷。
張奕錡對《冰鮮校園》接近足本的處理,是不得不佩服他敢於向觀眾和演出團隊的提出挑戰,劇中經常出現教改、殺校、議員、政策等一系列難以與澳門觀眾日常生活扯上關係的詞彙,觀眾需要有相當的專注力才可以克服前半部份的劇情解說,只要稍一失神,「悶場」之險實在有可能使觀眾對往後的劇情發展大打折扣。
編劇古天農創作此劇源於當時發生在香港的社會事實,為讓觀眾產生共鳴,劇中不少情節都有牽連民生時事,然而時而勢易,如果硬要為劇情加入貼近澳門的內容,也許連基本的連戲也會出現問題。在一切似乎是「事在必行」的情勢下,唯有靠演員們對劇本的滾瓜爛熟及透徹理解,儘力掌握劇本中各個角色的情感和神髓,在接近兩小時的演出裡,嘗試把一台經典劇目原汁原味地從香港搬到澳門來;演出期間未見出現忘詞或重大的演出失誤,台前幕後的運作亦見流暢,對於「演戲空間」這個年青戲團單純以呈現戲劇類的藝術表演,今次創團演出可算是交出了一份基本合格的成績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