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世界末日的如果

  如果瑪雅文化預言真的屬實,在20121222「世界末日」將至之時,你是否想要完成某個存於心裡的願望,好待人生得以完滿?只是世事並非均能儘如人意,能在短暫的人生裡可以完成某個目標,殊不容易,我卻在《世界末日到了嗎?》發現編導許國權已經借此劇實現了,那是他對歷史事件的一聲呼喊。

  《世界末日到了嗎?》是開宗明義的喜鬧劇,兩位年青人SkyGary在世界末日將至之前,前者想要造艘方舟拯救世人,後者卻要揚名立萬,衝突動搖了二人的友情,也上演了爆笑連場的荒誕劇段,最後在愚昧的俗世氛圍中,二人最終冰釋前嫌,「世界末日」到了,大家卻仍是繼續溫馨地生活。

  在這個無需注重常理的故事中,許國權成功導入了議員對六四事件的看法,那是本地劇場鮮見的一份勇氣;政治立場及事件的談論,從來都是和諧氣氛中的忌諱,它或許會影響贊助單位的意願,更可能會為創作人扣上一頂不知名的帽子。但正是在這胡鬧無理的劇情裡,你又可會認真把內裡的訊息作出理性判斷?對號入座從來都是觀者自處,我認同笑而處之也是不錯的觀劇之法。

  舞台中央用鋼鐵支架搭建了一座高塔,那是Sky想要建造方舟的旅遊塔、也是Sky和女友要等待參與方舟人士來臨的松山燈塔,但那又是否曾經豎立在廣場上的一座白色女像?演出前主辦單位向外界呼籲收集無數個旅行箱,在劇末時由Sky等把它們一個又一個的推近、包圍在塔的周圍;看在眼裡,腦海裡不其然閃過當天的人群,他們向著女像在談天、在唱歌、在互相依傍的景象。

  高塔最終也沒有被推倒,它依然像松山燈塔般照耀著劇場、也照耀著澳門,如果議員的心聲正代表著劇場裡某些人的想法、如果高塔的屹立是代表著某種精神的不滅,那麼劇名《世界末日到了嗎?》的疑問句設定是容易被明白的,只因存在疑問的狀態,正是代表著一切尚未定局,所有事物仍是存有無限的可能性。

  然而,一切皆是如果,如果你認為本文對《世界末日到了嗎?》是過份嚴肅的看待,不妨從「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臨」,想想你最希望完成的心願,又如果這能啟發你重新對身邊人與事的關愛,《世界末日到了嗎?》倒同是完成了美事一樁。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笑之大學》


  《笑之大學》沒有太多花巧人物及舞台設定,單是喜劇作家椿一(陳文剛飾)和審查官向坂睦男(鄧偉傑)二人的妙語聯珠,便使得劇院內滿堂哄笑,讓觀眾反思藝術創作與社會現實環境的衝突,揭示從過去到現在,兩者一直存在糾纏不清的關係,要說分別也只是存在於時空的差異而已,這與早前天邊外(澳門)劇場的《哥本哈根》正是同出一轍從劇本主導的優秀作品。

  誠然劇本的完整對創作及演出提供了穩妥的條件,《笑之大學》卻有更多為人讚服的佈局,便戲劇張力能在迅間感染整個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劇首以日語宣讀觀演注意事項,縱使未有幾人能夠明白,卻是一個有效的門徑把觀眾帶進充滿日本文化的故事環境中;此外,雖然劇情與歷史背景關聯甚多,但故事的歷史背景、人物角色和劇情主線已在首幕已經精練地交代──處於戰爭時期的日本,戲劇劇本需要接受政府的審查,也是作家必須面對的難關,劇作家必須週旋於主觀創作與客觀現實,最終讓其作品得以通過審查後上演。

  陳文剛與鄧偉傑的演出看得讓人賞心悅目,尤對鄧偉傑的既演且導佩服不已,喜劇作品的處理對段落的高潮甚為講究,它不單要在整套演出中要有嚴謹的安排,在每個劇段裡,也必須要同時兼顧劇情的推進以及觀眾的投入度。鄧偉傑充份演活了審查官在生活的堅持態度與憐愛藝術發展的心靈衝突,其掌握比陳文剛的劇作家角色更見困難,然而鄧偉傑演得卻是恰到好處;對劇作家的諸多刁難時,神情嚴肅,卻會總是留下一線,更不時提出鼓勵,使劇作家能得以繼續創作;數幕與劇作家的擬演,審查官內心對藝術創作的投入是絲絲地呈現於舞台上,弄得爆笑連場。

審查官與劇作家為劇本創作的多場拉据,在以日本傳統相撲場為藍本設計的舞台上,更見逼力。劇作家與舞台同取主調棕色,讓身穿黑色西裝的審查官更顯主導地位,舞台上圍繞著辦公桌的白線圈,清淅地分隔出二人相處的不同處境──在圈內的是秉公辦理的審查工作,圈外的卻是二人為使劇本力臻完美的情感交流。舞台上的道具都被充分利用,沒有絲毫浪費,相比起本澳某些大型演出,仍是偏向以完整表現劇本故事的舞台設計,精細度相對較高,但往往只淪為飾物擺設,未見對演出有太大輔助,雖然似乎是能夠完整地呈現劇本的環境,但不禁會讓人覺得設計者只對劇本的理解流於表面,編劇想要透過環境空間表達的故事氛圍,有更多是源於該環境所想要襯托角色的性格、故事的背景和劇情的發展,過份偏重於細緻的舞台設計,更多時候只會使觀眾感到演員與舞台像是各有各演,甚至格格不入。

: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Want to be a teddy bear


  雖然主要是被《賤熊30(原英文片名「TED)如此啜核的中文譯名的吸引,但電影預告片的精心剪輯亦是功不可抹,本覺得工作壓力滿滿的我,不禁希望小小「賤熊」能夠教我輕鬆開懷九十分鐘。沿著賤熊踏著的情色鋼線跟著走,迎面而來卻是接連不斷細膩感人的畫面,在那些胡鬧爆笑的瘋狂影像背後,卻隱隱約約傳來對殘酷現實的絲絲唏噓與嘆息聲。

  玩具熊Ted因為John在兒時的願望得到生命,當年的轟動卻因為見怪不怪而使Ted至今已被如常人看待,及後加入了John的女友Lori,二人一熊在友情與愛情之間不斷產生衝突矛盾……如果Ted不是一隻玩具熊而是一般的人類角色,《賤熊30》也許只會成為一部普通的愛情片子,但是編導塞思.麥克法蘭為這個「一般人」的角色,轉用了一個外型有趣卻行為不雅的玩具熊,頓時讓故事充滿朝氣。只是當觀眾詫異於Ted的不文並被它的舉動引致捧腹大笑時,「過氣名人」Ted至今卻是終日沉迷酒色,這個早已開宗明義舖設的角色形象,是否導演在惹笑不文的宣傳包裝下,隱藏了某些想要觀眾能切身感受的訊息?

  JohnTed是始終如一的「死黨」,一人一熊像是打死不離的兩兄弟,可是兩兄弟的處境卻有天淵之別:John需要滿滿的完成現實社會對一個成年人的期望──有穩定的職業、會為前途打拼、需隱藏心底裡對兒時偶像的幼稚崇拜等等;Ted因為並非人類,它可以肆無忌憚的待在家中,無時無刻的任意妄為,甚至挑戰普遍價值觀的道德標準。箇中原因的確是因為人與玩具熊的分別嗎?我是非常佩服導演的匠心獨運,以胡作非為的Ted,把John的內心世界形象化地呈現於觀眾面前,Ted其實就是John心裡的真我!導演更是成功的借著Ted的反社會行徑,對當今僵化功利的社會、一成不變的人生作出控訴,向今天仍是營營役役的人們幽了一默。

在哄堂大笑的戲院裡,笑聲全因Ted的「抵死出位」,在劇末的高潮所在,Ted也令全場觀眾屏息靜氣,這具玩具熊似乎已經成功的在觀眾心中奠定「知己」的形象,不少觀眾在散場時更笑對身旁好友表示,如有知己如Ted,死而無憾,對John羡慕不已。要是祈求上天賜予奇跡,讓死物被賦予生命,藉此擁有一個完全理解自己的知己,我倒想要變成那具玩具熊,讓我的主人可以好好的愛惜我,每天睡前總會跟我訴說心底話。是導演為Ted的角色塑造得太好了,好得讓人清楚地認識社會的幽暗面、明白成年人在生活裡的艱辛……。倒是算了吧!正是因為我早已明白無法擺脫現實的都市生活,才會有如此反智般的胡思亂想──”I want to be a teddy bear”

: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藝術與生活


  對《EYES ON》確是有所期許,原因不只因為過去從《對立》、《朱子住家男人》、《Give Me 5》、《夕陽事兒》的觀演裡,累積由洪振宇編舞的作品具有信心,作為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每年一度的匯報演出,以往均是採用傳統的芭蕾舞或中國舞,演出規模也偏向大器,可是今年卻一反傳統,演出嶄新的現代舞蹈,而且更選用講求表達主題為先的「舞蹈劇場」,所有事物都是那麼的令人耳目一新;雖然未知觀演後的評價如何,但敢於創新嘗試、敢於破格地發掘推動本澳藝術發展的路向,《EYES ON》已經承擔著先行者的角色,也致使今次這班年青人的演出,更教人期待。

  洪振宇於中學期間便打下深厚的中國舞蹈根基,雖然他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的現代舞編導系,且在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修讀當代舞碩士學位,但從他過去出演或擔任編導的作品中,都會發現不少中國舞蹈的影子與特色,使著重表達性的現代舞蹈頓時添上幾分古典美;今次有十多位舞蹈員的同台演出,更是難得的機會表現學員的努力學習成果和舞編家的真正實力。雖有個別學員的動作未算一致,漏拍的情況也不致嚴重,在作品整體情緒的表達力量上雖有參差,然而可貴的青春的氣息使演出注入了難以言喻的生命力,正好補充了《EYES ON》作為一部舞蹈劇場作品所需要的衝勁,畢竟它需要的是更多的力量以表達和呈現主題,而非傳統古典舞蹈作品般要求較高的技術性和規範性。

  《EYES ON》意指「從眼睛出發」,既可理解為觀眾透過雙眼感受舞台上的一切,也能雙向地由編舞家和舞蹈員藉舞蹈向觀眾傳遞他們的所知與所感,如此「虛」的題目,卻在洪振宇的編舞下,由舞蹈員演活了一段又一段實在而切身的舞碼。內裡的元素是多采多樣的,有忙碌煩囂的都市節奏、男女相識相戀的感情發展,現今寵物與主人相互關係、五光十色的繽紛生活等等,它們都是與觀眾無法分割的日常事,當中總會有一段可讓看官對號入座,抖動其心。

  要是有觀眾仍糾纏於對《EYES ON》的「看懂與看不懂」、苦惱於找不著演出的主題,那麼你可曾有靜心回想,是否曾有某段舞碼、某個舞姿教你有所共鳴? 如是,你根本便已經「看懂」了! EYES ON》無擬是個既踏實又具實驗性的演出,一方面它呈現了「藝術源於生活」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成功結合了藝術與生活,創作出一部能夠使觀眾意會的作品。《EYES ON》正是直截了當的告訴觀眾,藝術並非遙不可及之事,它的創作素材源於最貼近我們的生活,成品也同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只待我們的細欣賞。

  文: 沓靖 | MCSPA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