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天的「第五十六屆亞太影展」悄悄地在澳門某娛樂場會展中心展開了,本應是亞洲地區的電影盛事,卻於影展揭幕前的兩天才收到活動詳情,且對於公眾宣傳亦是零散,只有「圈內人」才知有此活動於澳門舉行,「小圈子」的形象實有被擴大化的嫌疑。
身為澳門人,對一齣被冠以「焦點澳門電影」的影片《澳門街》不由得特別注目,影片由七段短片湊合而成,由七位來自澳港的年青導演於澳門取景(其實只有一位是澳門土生土長的年青人)拍攝,並邀來曾志偉監製,全片的質素是有一定保證,只是「澳門電影」的名號卻是讓筆者有所懷疑。
除了澳門導演鍾楚喬的《樂兒》有著一貫澳門的小城、人情味風格外,其餘六位香港導演都在澳門取景某些小街小巷,而短片內容都多走驚悚、懸疑並加入笑料等商業元素,從市場考慮的商業角度出發,相比起《樂兒》是顯得成熟的,始終能夠吸引觀眾才是王道,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溫情橋段,雖是踏實,要打商業市場卻是知易行難之舉。
離開影院時與某香港導演談起「澳門電影」的定義,誠然我倆也無法從《澳門街》中得出一個結論,卻認同單靠於澳門取景、故事發生於澳門並不能以此界定該電影為「澳門電影」,就在商業電影的法則裡,一般都是以影片的主要投資者的身份界定電影的出處地,那怕有澳門的投資者邀來整隊境外製作團隊,但其成品亦應以「澳門電影」而論吧? 這也是澳門藝術業界長期以來討論不斷的問題: 一位北京著名的文學作家書寫澳門的作品,這算是「澳門文學」嗎? 著名美國歌手演唱一首內容關於澳門的流行音樂作品,這便是「澳門流行音樂」嗎?
更讓筆者感到疑惑的是,《澳門街》的拍攝成組中,非澳門人佔九成,監製(曾志偉)、出品人(戚美珍)等也是香港人,筆者無意挑起港澳兩地仇敵情緒,但就在是次亞太影展中,上演一部由香港人完全掌控的「澳門電影」並冠以「焦點」,看著大部份短片裡的澳門,除了熟悉的景物以外,其核心意識都是非澳門人所能感受和認同的,筆者倒不能認同如斯這般的製作,可稱之為「澳門電影」吧?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