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關係

  十二月份的本地劇場是熱鬧的,曉角話劇研進社有鄭繼生導演的《哈姆雷特奏鳴曲》、文化中心亦有黃樹輝導演的音樂劇《The Fantasticks》,兩大資深導演的年度作品早已讓觀眾熱熾期待。可是,另一邊廂的本地年青新勢力亦是不容忽視,同在本月的十四日及十五日,澳門「演戲空間」與「香港小劇場工作室」便聯合策劃兩地聯演的藝術交流活動,率先在澳門戲劇農莊黑盒劇場上演的是本地原創劇目《尋找愛的出口》。

  《尋找愛的出口》曾獲第八屆澳門文學獎戲劇組季軍,為本澳年青編劇葉玉君創作,故事講述兩位生於湖南的女孩,成長後分處異地,後來留在湖南的女孩,竟然不惜犧性一切,甚至出賣肉體也要到澳門尋找當年的同性好友,為的是那個在小時候所想知道的一個答案……。

  同性之愛在現今劇場中已非罕見的主題,可這卻絕非《尋找愛的出口》的單一訊息,更不是嘩眾取寵的技倆,劇中細膩的情感刻劃,正探討著那個永遠為人追尋和想要獲知的答案──「關係」。此外,「愛」是否單純只存在於男與女之間? 同性之愛是否不具讓人珍惜與保存的價值? 而在愛的背後,人類之間建立的微妙關係,又是否足以推使自己可以不顧一切,也要尋找心中那份愛、那份肯定和存在?

  對於此一深遽的文本,年青導演張奕錡大膽起用一批就讀於本澳中學及大學的青年學生,絕對是一次勇敢的嘗試。要令莘莘學子明白一段由兒時建立、且發展於成長期間的感情,已是殊不容易,而且要能在舞台上展現一段段扣人心弦的劇段,導演的舞台調度和引領演員發揮其個人特色,將可預視成為此劇的成敗關鍵。

  本地劇場作品近年漸見精緻,觀眾也對觀演作品的水平要求逐漸提高,此一效應下推使本地經驗的劇場工作者,無論導演、編劇、演員,以至幕後製作班底的合作關係更趨緊扣,也催生了一種「熟口熟面」的感覺。不諱言觀眾都能在劇場中享受到合乎要求的演出,可是卻令劇場的生力軍被孤立了。而要讓新生代得以嶄露頭角,除了要遇上優秀的劇本與製作團隊外,觀眾的支持亦是絕不可少的力量,對於《尋找愛的出口》的團隊而言,他們已經成功找到衝出澳門的門徑了,可是能否在已被馴養的本地觀眾群中,找到被賞析和汲取經驗的機遇,當中別無他法,唯有是依靠觀眾進場觀看的一份支持,而這種觀眾與劇團的關係,亦在推動本地戲劇發展得以年輕化和普及化的重要關鍵。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