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兒童劇團生力軍

  本地劇團多,主力以培育兒童為發展目標的卻屈指可數,因為演出量較多及創團時間較久而為人熟悉的有小山藝術會,除此以外,似乎要令本地觀眾即時想起的兒童劇團未有幾何。在仍以依賴官門資助維生的本地藝團發展氛圍中,為要儘快做出成績,選擇以貼近民生、乃至涉及政治、經濟為主題,以成年觀眾作為主要目標群的劇作演出,當能迅速獲得回響。因此,對於需要付出相當耐心的兒童觀眾而言,要藝團決心依循兒童劇方向發展更必須具有相當的勇氣,隨著「大老鼠兒童戲劇團」在七月底上演的一連七場的原創劇《貓大俠之歌》,劇中黑貓「無名」的無畏無懼精神,仿彿就是主辦藝團大老鼠兒童戲劇團的化身。

  《貓大俠之歌》的成功上演就如形象地反映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除了主要資助機構澳門基金會外,場刊中另有發現超過十個的支持單位,為製作的資源上作出了各式的協助;在台前幕後的演職員名單中,發現不乏知名的劇場工作者如巫嘉每(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盧偉研(音樂總監/作曲/編曲/音樂設計/填詞)、演員徐靈芝、聶寧峰 、劉宇亨、嚴小惠、霍嘉珩等,他們在坊間均不乏演出機會,此刻在《貓大俠之歌》裡觀演他們用心以誠、以熱愛舞台的態度而聚合一起的製作,相信也是成功感染觀眾支持,以致七場全滿的原因之一吧。

  既以兒童觀眾為主要對象,《貓大俠之歌》的簡單故事和主線基本符合要求──被遺棄的黑貓「無名」充滿正義感,在街道的後巷中,常希望以一己之力保護「小耳朵」、「笨笨」、「博士」等貓友,可惜卻體弱多病,因而對傳說中的貓大俠仰慕不已,機緣巧合下終與貓大俠相會,學會絕技及拯救被困貓友,最終更明白強大的力量原來並非首要,懷有同情憐憫之心方能成就偉大英雄,筆者在演後離場途中便聽到不少家長趁機向子女灌輸不應欺凌弱小、需要關愛互助的正面訊息,小朋友們也紛紛點頭稱是。

  作為大老鼠兒童戲劇團首個完整的製作,當中仍有一定情況是需要在日後的演出中作出調整考慮,就《貓大俠之歌》此類唱遊味道較重的表演手法,盧偉研的音樂已經打下了成功的基礎,佳音歌詠團更是錦上添花,奈何卻沒見導演再多利用六名歌詠隊友以豐富舞台上的視覺畫面,這是略為可惜的。劇中的舞台佈置有不少具可活動性,然而在增加空間調度彈性的同時,也希望能調整演員對道具的利用,看著貓兒、老鼠走來跳去,難免令人擔心。可見,導演陳馨旋在往後的兒童劇發展道路上,需要更多的實踐來不斷完善其創作是必須的,兒童觀眾的反應是直接而坦白的,有時也許會帶點殘酷,卻是純真而毫無惡意的,期待大老鼠兒童戲劇團往後製作更多優秀的作品,成為本地兒童劇製作團隊的不可缺少的一員。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