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演在《車手》之前

  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的編導課程近年收生情況持續理想,相信是受惠於政府有投放資源支持的戲劇和電影類別,有興趣瞭解和參與編劇及導演的人數確是有所增加,現時共三個年級的編導班學生人數便有十多人,亦使得本地原創劇本的產量有輕微上升。這批學生曾經展演(讀劇及舞台演出/試演等)和文字發佈的劇本數量累積也算不少,計有《愛鬥氣》、《夾竹桃的時間》、《變臉》、《等》、《爆穀》、《廢墟》、《地位錯覺》、《行前》、《作死精華遊》、《巴士司機》、《面試》、《六導輪回》及《凹凸男女》等,礙於寫作技巧和經驗,這些學生作品中確實存在不少可改進的空間,可是整體的評價仍屬正面。就在即將到臨的十二月裡,其中一位學生楊樹清將會發表作品《車手》,並會被安排在澳門和香港兩地上演,分別參加本地戲劇團體「演戲空間」主辦的《小劇場年度藝術交流計劃》和第四屆香港藝穗民化節。

  《車手》是新生代地產經紀林紹昌(施嘉俊飾)和車行老闆陳颷(趙健秋飾)的二人游說故事,前者千方百計想要說服老闆出售車行舖位,後者卻因為對小小的丁方懷有一種難以言語的執著,寧願終日與回憶作伴,懶理置於面前的千萬金錢。負責執導《車手》的導演兼演戲空間藝術總監張奕錡一向編愛導演原創作品,張表示經典作品都已被戲劇專家和大師析演得透徹,反而原創作品常常潛藏令人驚喜的點子可供發掘,張過往亦有執導楊樹清的劇本,尤是喜愛楊的作品中常會隱約透視點點的都市人內心鬰結;張表示與兩位演員趙健秋和施嘉俊在排演《車手》的過程中,也再次獲得了在故事表層以外的訊息──對於執著與放手的態度。以此投射在澳門當下的生活裡,有人對於舊建築、舊事物戀戀不休,可是賦予它的除了是由時間堆積而成的歷史外,歷史裡的內容真是重得無法讓人割捨?那份映照自己化作無限大的意義,放諸世界裡卻只是一顆不值一晒的小沙粒,牽絆著彼此裹足不前的,也許不是面前冠冕堂皇的社會大義,卻是自己放不下的一份榮辱而已。

: 「小劇場年度藝術交流計劃」由演戲空間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站劇目《車手》演出將於1256日在曉角實驗室上演,門票現於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票價澳門幣120元正,全日制學生及一次購票超過十張的票價為每張澳門幣100元正。


  文: 婷子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我們的足球場》為了男人的理想

  澳門近年的藝術發展,從昔日走資助路線,到今時今日銳意向商業化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可以算是經濟向好,以及澳門人更熱愛藝術的一種反映。成立於2010年的友人創作(藝術)劇團,似乎亦循商業味道方向發展,近年積極挑戰不同劇目,亦多有創作以及發掘更新的路向。

  這次他們以一個澳門足球員的故事,寫成《我們的足球場》,安排在商業味甚濃的金沙劇場上演,首場2015116日晚的售票情況可能未如理想(這也可能是澳門很多劇團仍不敢走出商業化這一步的理由),但勇於嘗試,正如劇中男主角一樣,能夠為理想而好好闖一次也是很好的。

  身兼藝術總監及男主角的黃天恩,整體而言從外形到演繹上都算是適合的人選,高大健壯的他來演一名優秀的足球員,可說是入型入格;至於映襯他這名立定志向理想主角的配角重點人物──趙啟業飾演的林建威亦非常出色,過去看過趙啟業的演出亦覺得他的演技來得自然又可愛,對白的喜感和節奏拿捏準繩,可謂不可多得綠葉。飾演香港大埔足球隊教練黃sir的李俊傑以及隊長Anson的鄭君熾,前者演一名富有經驗的球員以至教練,演得比他的外形更加可信;後者作為主角在足球場上的拍檔,感覺上似乎戲份有點少,如要強調澳門足球員和香港足球員從內心到行為上的分野,可能需要更多兩個人的對手戲。

  然而此劇似乎將故事斬得太散,換幕太多不但令故事難以凝聚張力,更甚是令到很多內容只能如蜻蜓點水的帶過。也許這劇本身以男性、亦以男性化的足球為主,女主角的地位大減,估計若非找到模特兒出身的董嘉兒出演這一角,可能將女朋友的戲份減省些,再添多一些男士個的對手戲,或能令戲味更濃。尤其是到中後段主角受傷,其實本身不影響他的工作──職業足球員,但他與女朋友的對話卻始終無法正視男性對足球的更深一層想法,例如在職業足球員以上,是否還有更高一層的理想?例如加入世界級頂尖球隊?踼世界賽決賽之類?女朋友可能只能從傷與不傷、踼波或不踼波的話題之間討論,但男主角在職業足球員以外,到底想繼續留在香港?想做教練?還是想真正「衝出亞洲」?就算多優秀的足球員,要想衝出亞洲這一步會不會太大?光是中日韓這三地的球隊已經比澳門的又要高幾個層次,理想定位太高會不會就是那無法言喻的心結呢?


  文:泰來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新瓶舊酒

改編?,又是改編!始於紙本的童話公主、動漫英雄,在大銀幕裡的穿梭交替已是司空見怪,如今更找來家庭電視遊戲《刺客任務》作為藍本並拍攝成為電影。雖然並非新鮮事物,《生化危機》甚至演化為系列電影,可是如何選取遊戲中的核心元素並擴展成電影故事,這是對編劇發揮其天馬行空想像力的一大考驗。電影《刺客特攻47(原名:Hitman Agent 47)是改編自發行於千禧年的家庭電視遊戲《刺客任務》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同樣由史基普・伍茲參與編劇,並由魯怕特.佛列德(Rupert William Anthony Friend)飾演機智、靈巧、不帶感情的基因改造複製人、代號「47的完美殺手,或許是出自同一編劇的手筆吧,新瓶舊酒的氣息很濃烈,就只是將47的對手由前作的俄國特工,換成今次想要發展超級特工軍隊的野心科學家而已。

故事的主線也不複雜,47與對手為爭奪掌握制造超級特工秘密的博士父女,展開連番追逐戰以一敵十的埋身肉搏、槍戰、亡命飈車等等,應有盡有,最終博士為保秘密與對手同歸於盡、其女兒明白自己的本質和使命,與47結伴踏上特工之路,正是完全符合義薄雲天的特務電影的商業格式。為了讓觀眾有如同置身遊戲之中的氣氛,像電影《二十世紀殺人網絡》般的慢動作、靜止、跳格等技術被大量使用,甚至在整整一個半小時內幾乎無間斷地出現,縱使如此確能呈現47有多麼的冷靜和機智,但閃亮的頻率太高反而降低了主角能力的獨特性。

如果想要獲得官能刺激,影片內的槍林彈雨、連環爆破、肝腦塗地,應該可以在某程度上滿足觀眾的需求。除此以外,劇情卻顯得甚為薄弱,47雖然是受命於合約,執行「職務」期間絲毫不帶情感,但見導演仍是意圖要表現他內心深處被抑壓的情感,特別是對於女主角這位兒時玩伴,可是每當47有所動搖或要表白的時候,編劇設計下的困難(對手的追殺)令焦點即時被搶走,觀眾還來不及對角色感到婉惜便要轉投於打鬥之中,全片亦在這種零零碎碎的情節之中走至落幕 

家庭電視遊戲講求遊戲環境內的世界觀,玩家能夠透過控制器操縱遊戲內的角色,開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冒險旅程,這也是它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可是電影卻只引導觀眾的情緒,卻無法由觀眾左右電影裡人物的生死終局呢!結果,《刺客特攻47》便只能保持著吸引玩家的遊戲元素,在故事裡稍為更換一下人物背景,然而既知道單憑包裝已經能夠吸引相當觀眾走進戲院,只要保持著它的基本賣點,維持套上老掉大牙的故事也不致於蝕本收場吧?


  文: 沓靖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使人憂慮的風氣

  澳門基金會與文化局聯合出版的《二零一四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及《二零一二至二零一四年度澳門演藝評論選》在上月底舉行了新書發行儀式,在兩書主編湯梅笑及周凡夫的致詞中,不約而同點出投稿作品的不足之處,甚有「恨鐵不成鋼」之意,話中亦少了鼓勵和贊揚的成份,從目錄所載甚為眼熟的作者名單,本地文學作者青黃不接的現象已經顯然易見。兩書雖然均有一定厚度,但是前者集合了小說、散文、新詩和詩詞等四大範疇,後者則是三年間的藝評文章匯集,在數量和時間之間的比例甚是可圈可點。而因應媒體多樣化的勢頭,自本年澳門藝術節把第十屆澳門文學獎劇本組冠軍葉玉君的《決定・性》搬上舞台後,將文學作品移至其他媒體平台呈現的風氣越來越盛,今年七月便有改編本地作家陸奧雷得獎小說作品《幸福來電》的舉行試映會,本月底則有李宇樑的冠軍短篇小說《狼狽行動》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小劇院以戲劇形式上演。可見作者和作品都跳出平面的紙本了,以更直接的視覺影像站在觀眾跟前,對於推廣(或推銷)本地文學作品的效果,似乎比出版年度文學作品選更有力量吧?可是這些作品以其他載體方式表達後,原作的神髓還能夠保留幾多?

  《決定・性》為遷就舞台表演曾作多次修改,加入了導演、演員和設計人員的意見和演繹後,與原作對比已是面目全非;《幸福來電》縱使有觸動人心的細節,可惜微電影的拍攝技巧不高,音、影的處理都反映拍攝團隊的水平有待提升,雖然影片中有眾多本地文壇明星支持,只是如非「圈中人」,眼前也只不過是尋常的老伯伯而已,倒是為了要尋找明星的對比,劇情都被放於一旁了。即將被搬上舞台的《狼狽行動》,是李宇樑於第一屆澳門文學節小說比賽的冠軍作品,今次找來了幾乎是本地年青一輩最優秀的舞台表演者參演,包括黃樹輝的執導演及燈光設計、黃愛國的舞台設計、演員有楊彬、聶寧峰、吳嘉偉、陳智斌、陳安琪、吳思遠、劉宇亨、梁嘉慧及吳汶珊等,單是看演出名單已經教人目不暇給和充滿喜感。雖然《決定・性》和《幸福來電》的立體演出效果未如理想,可是筆者對於經驗豐富的李氏把短篇小說改編成一個多小時的舞台劇本仍是具有信心的,反倒教人憂慮的是本地文學作品的被關注度仍見低下,此刻便急於以不同形式把作品呈現,最終只會被最受歡迎的版本所偶像化,觀眾會很容易地接受影像和舞台上的角色,但對於原作品的韻味卻未必能夠盡嚐,而在配合載體的改編下,作者的創作重心必然首先受到硬件影響,逐漸使再創作的過程中滲入了向導性,假若此舉他朝蔚然成風,效果將是不堪設想。

  文: 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