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使人憂慮的風氣

  澳門基金會與文化局聯合出版的《二零一四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及《二零一二至二零一四年度澳門演藝評論選》在上月底舉行了新書發行儀式,在兩書主編湯梅笑及周凡夫的致詞中,不約而同點出投稿作品的不足之處,甚有「恨鐵不成鋼」之意,話中亦少了鼓勵和贊揚的成份,從目錄所載甚為眼熟的作者名單,本地文學作者青黃不接的現象已經顯然易見。兩書雖然均有一定厚度,但是前者集合了小說、散文、新詩和詩詞等四大範疇,後者則是三年間的藝評文章匯集,在數量和時間之間的比例甚是可圈可點。而因應媒體多樣化的勢頭,自本年澳門藝術節把第十屆澳門文學獎劇本組冠軍葉玉君的《決定・性》搬上舞台後,將文學作品移至其他媒體平台呈現的風氣越來越盛,今年七月便有改編本地作家陸奧雷得獎小說作品《幸福來電》的舉行試映會,本月底則有李宇樑的冠軍短篇小說《狼狽行動》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小劇院以戲劇形式上演。可見作者和作品都跳出平面的紙本了,以更直接的視覺影像站在觀眾跟前,對於推廣(或推銷)本地文學作品的效果,似乎比出版年度文學作品選更有力量吧?可是這些作品以其他載體方式表達後,原作的神髓還能夠保留幾多?

  《決定・性》為遷就舞台表演曾作多次修改,加入了導演、演員和設計人員的意見和演繹後,與原作對比已是面目全非;《幸福來電》縱使有觸動人心的細節,可惜微電影的拍攝技巧不高,音、影的處理都反映拍攝團隊的水平有待提升,雖然影片中有眾多本地文壇明星支持,只是如非「圈中人」,眼前也只不過是尋常的老伯伯而已,倒是為了要尋找明星的對比,劇情都被放於一旁了。即將被搬上舞台的《狼狽行動》,是李宇樑於第一屆澳門文學節小說比賽的冠軍作品,今次找來了幾乎是本地年青一輩最優秀的舞台表演者參演,包括黃樹輝的執導演及燈光設計、黃愛國的舞台設計、演員有楊彬、聶寧峰、吳嘉偉、陳智斌、陳安琪、吳思遠、劉宇亨、梁嘉慧及吳汶珊等,單是看演出名單已經教人目不暇給和充滿喜感。雖然《決定・性》和《幸福來電》的立體演出效果未如理想,可是筆者對於經驗豐富的李氏把短篇小說改編成一個多小時的舞台劇本仍是具有信心的,反倒教人憂慮的是本地文學作品的被關注度仍見低下,此刻便急於以不同形式把作品呈現,最終只會被最受歡迎的版本所偶像化,觀眾會很容易地接受影像和舞台上的角色,但對於原作品的韻味卻未必能夠盡嚐,而在配合載體的改編下,作者的創作重心必然首先受到硬件影響,逐漸使再創作的過程中滲入了向導性,假若此舉他朝蔚然成風,效果將是不堪設想。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