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對,又是改編!始於紙本的童話公主、動漫英雄,在大銀幕裡的穿梭交替已是司空見怪,如今更找來家庭電視遊戲《刺客任務》作為藍本並拍攝成為電影。雖然並非新鮮事物,《生化危機》甚至演化為系列電影,可是如何選取遊戲中的核心元素並擴展成電影故事,這是對編劇發揮其天馬行空想像力的一大考驗。電影《刺客特攻47》(原名:Hitman Agent 47)是改編自發行於千禧年的家庭電視遊戲《刺客任務》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同樣由史基普・伍茲參與編劇,並由魯怕特.佛列德(Rupert William Anthony
Friend)飾演機智、靈巧、不帶感情的基因改造複製人、代號「47」的完美殺手,或許是出自同一編劇的手筆吧,新瓶舊酒的氣息很濃烈,就只是將47的對手由前作的俄國特工,換成今次想要發展超級特工軍隊的野心科學家而已。
故事的主線也不複雜,47與對手為爭奪掌握制造超級特工秘密的博士父女,展開連番追逐戰。以一敵十的埋身肉搏、槍戰、亡命飈車等等,應有盡有,最終博士為保秘密與對手同歸於盡、其女兒明白自己的本質和使命,與47結伴踏上特工之路,正是完全符合義薄雲天的特務電影的商業格式。為了讓觀眾有如同置身遊戲之中的氣氛,像電影《二十世紀殺人網絡》般的慢動作、靜止、跳格等技術被大量使用,甚至在整整一個半小時內幾乎無間斷地出現,縱使如此確能呈現47有多麼的冷靜和機智,但閃亮的頻率太高反而降低了主角能力的獨特性。
如果想要獲得官能刺激,影片內的槍林彈雨、連環爆破、肝腦塗地,應該可以在某程度上滿足觀眾的需求。除此以外,劇情卻顯得甚為薄弱,47雖然是受命於合約,執行「職務」期間絲毫不帶情感,但見導演仍是意圖要表現他內心深處被抑壓的情感,特別是對於女主角這位兒時玩伴,可是每當47有所動搖或要表白的時候,編劇設計下的困難(對手的追殺)令焦點即時被搶走,觀眾還來不及對角色感到婉惜便要轉投於打鬥之中,全片亦在這種零零碎碎的情節之中走至落幕 。
家庭電視遊戲講求遊戲環境內的世界觀,玩家能夠透過控制器操縱遊戲內的角色,開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冒險旅程,這也是它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可是電影卻只引導觀眾的情緒,卻無法由觀眾左右電影裡人物的生死終局呢!結果,《刺客特攻47》便只能保持著吸引玩家的遊戲元素,在故事裡稍為更換一下人物背景,然而既知道單憑包裝已經能夠吸引相當觀眾走進戲院,只要保持著它的基本賣點,維持套上老掉大牙的故事也不致於蝕本收場吧?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