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包袱

  曉角話劇研進社於首演三十七年後再度重演《虛名鎮》,既是創社至今四十載的歷史見證,其中五名曾參演的演職社員包括周惠芳、鄭繼生、鄭麗貞、黎美娟及關妙姬更再踏台板,意義深遠。編劇李宇樑為原版劇本再作編改,場刊裡指出「抹輕了原來過濃的戲劇性,側重於角色與人性的刻劃」,筆者雖然緣慳當年的首演、也沒法一睹珍貴的原版劇本手稿,然而從今次的舞台劇版本看來,李氏所想表達的側重點仍是成功的。

  顧名思義,《虛名鎮》講述一個表面和諧樸純的小鎮,內裡竟然四處皆是各懷鬼胎的官商名人,為了讓城鎮取得封號從而獲取重大利益,彼此都戴上了虛偽的面具,透過祁家逐層被掀露的各種醜聞(通姦、作假證供、懦弱),曾經的伙伴瞬間成為劃清界線的陌路人,陰險的人性盡現觀眾跟前⋯⋯《虛名鎮》同樣帶有李氏對人性真善美的美好願望,勞麗(祁偉納的太太,關燕芬飾)終於無法忍受良心的責備,亦要喚醒鎮民認清城鎮的虛假面,公開承認自己的奸情、闡述受害者阿祖的含怨而死、指證丈夫捏造親生兒子死因等,李氏相信人總會正視自己心底的良知,從《㵴締》、《完蛋的Bug》以至《狼狽行動》所見,原來都早已從《虛名鎮》便種下了根;此外,李氏反映時弊的落黑亦繼續見於今次的演出,《完蛋的Bug》針對澳門賭業未知的將來、《狼狽行動》反映刻下樓價高企的社會光怪陸離,改版後的《虛名鎮》更是極容易地帶著觀眾對號入座,眾多常有耳聞的詞語如「和諧」、「光輝歲月」、「永續之城」、「模範」等都聽得觀眾會心微笑,暗諷報章的新聞封鎖和選擇性報導,更是李氏罕有地對媒體表達的說白,也許李氏之舉正好為有志編劇的朋友開一前例,只要技巧用得好,又何妨假作真時真亦假呢

  可能是宣傳手法過度強調《虛名鎮》的歷史性,使得安坐劇場裡的似乎都是有一定年歲的觀眾,當然也有少部份的年青觀眾。筆者趁機與多位年青和年長的劇場常客交換意見,發現對《虛名鎮》的整體意見倒是兩極,年長一輩對舞台上演員的小失誤多有包容,較著重整體性和演出的完整度,有透過觀演懷念往昔之嫌;年青觀眾則多由不同的戲劇技術層面觀賞,有欣賞燈光設計對片段式演繹的助力、有點評演員的力不從心、有讚賞導演許國權少有的細膩和認真等等,而更讓筆者思考的是,懷著過度的期許走進劇場,會否反倒構成難以丟低的包袱,阻礙了自己接受藝術作品帶來的訊息和衝擊,繼而達至洗滌心靈、重新出發的效果?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