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功成身退

  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的節目單終於在三月揭盅了!自現屆文化局局長就任後,藝術節的節目內容都可見在逐年改變中,從以往偏重音樂類至今已至取得音樂、舞蹈、戲劇、西方歌劇與中國傳統戲曲之間的平衡,今年便不乏經典的《仲夏夜之夢》、《馬克白》和《牡丹亭》等大作出演,當然也少不了近年備受歡迎的一系列親子演出及本地原創作品;延伸活動也是穩健地發展和增加,重點節目的演前導賞定是必不可少,藝評環節也越是多姿多彩,今年便有「特約藝評人計劃」、「『評』易近人」和「中學生寫轉藝術節」等項目,目標對象涵括了專業人士、一般市民及學生,接觸媒介也從面授以至走進互聯網世界,可見文化局在關注表演節目的成效評估之中,藝評一項已經佔有相當被重視的成份。也許今年藝術節的績效和反應尚要待五月間才揭分曉,可是對於曾參與去年第二十六屆藝術節延伸活動中學藝評寫作計劃的學生們,他們已經透過發表藝評文章、並以結集成書的方式向去年的藝術節節目提交了一份獨特的成績單呢。

  翻開以紫色和橙色為主調、平面設計風格大膽創新的《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中學生藝評寫作計劃/學生藝評選輯》,能發現澳門演藝評論協會在去年走訪了更多的中學,包括培正中學、廣大中學、濠江中學、菜農子弟學校中學部、氹仔坊眾學校、澳門勞工子弟學校及聖心中學英文部共七所學校,該會與專業的藝評人在課堂上向學生推廣藝評寫作,並引導學生在觀畢藝術節演出後大膽地「我手寫我心」,就是如此的上下一心,方能夠集合當中來自四所中學學生撰寫的共二十四篇藝評文章,並選輯成書為演出留下記錄。綜觀今次選輯內的大部份學生作品,很能感受到學生們對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已經提升至某個趨近專業的高度,這也反映出指導老師同樣地在不斷吸取經驗,因此能更掌握打開學生走進藝評世界大門的鎖匙。不難發現因為學生觀演的節目類型各異,所以較容易地突顯了每所學校對書寫藝評時的取向,氹仔坊眾學校的對《百藝看館》有較濃厚的文化賞析和詩意、《情人的西裝》在廣大中學和培正中學裡較多討論對舞台和導演手法等技術、菜農子弟學校中學部從《決定・性》發掘到更多社會禁忌的探討,乃至培正中學對《記憶藍圖II》的舞蹈表演中均能接收創作者對城市變化的感受。

  經過數年下來的開拓和培育,無論是學校或是中學生,相信對藝評已經不再陌生,接下來以乎正是時候思考將「藝評」納入常規中學課程的時刻了嗎?要實現這個夢想,實在有賴在未來的日子裡文化局和教育暨青年局的共同合作和推動。文化局自本年起自行主理中學推廣藝評活動,在基本內容不變下,易名為《中學生寫轉藝術節》繼續進行,澳門演藝評論協會至此亦算是完成歷史任務,從校園推廣環節退下火線。希望該會能充分善用民間社團的身份和便利,繼續發掘在其他界別推廣藝評的可能性,也唯有透過官、民雙方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本地藝評的普及之路才會有變成康莊大道的一天。

  文: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