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長度雖然只有三十分鐘,但頭戴黑色布罩的姚尚德,以自身釋放出百分百的力度,演活了在戰爭中出現的毆打、強暴、掙扎、槍殺與自毀場面,把聚焦在巴基斯坦與以色列的戰爭地面,無限地放大。沉重的呼吸聲隨著演出的推進逐漸變得沉重,汗水讓布罩緊貼著臉龐,一呼一吸,彷似怨魂掙脫不了地獄的布幕,要衝破重生一般。那刻的我,把腰板忽爾挺直了,彷彿仍在舒適地倚在椅背,也會覺得慚愧。
再要評價姚尚德的默劇演出,那確是觀眾對自己欣賞能力的質疑。然而我卻思考著,要向一般的普羅大眾,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內傳遞如此沉重的訊息,出色的肢體演繹是否反倒讓訊息變得模糊了?
對於大部份土生土長的港澳居民而言,「以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既是遙遠,亦相當複雜,如沒有一定的認識,單憑三言兩語,著實難以讓人明白。 雖然簡單的場刊內有提及《血肉》的內容,可是突發性的衝擊,在觀眾模糊的概念上,可以產生多少的迴響?這一份在心底裡泛起的波濤,又可以延續多久?誠然,我確信沒有多少觀眾在觀劇之後,會繼續持之以恆地關心以巴問題,這該是個不爭的客觀事實實,只是對於姚尚德那份發自內心的創作動力、堅持與執著,我深深的感到可惜。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