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的演技越來越好,有別於初出道時近乎濫拍港產搞笑片,近年貴精不貴多的他,大銀幕裡內儉非常,二零一零年《線人》中飾演的警員李滄東,至今印象猶新,今次事先張揚的《大追捕》,聞題而知的警匪、懸疑主線,全是張家輝的看家本領,那有失手之理?果然,含怨受屈、忍痛復仇的個性演得入型入格,由他一人貫穿二十年的恩怨情仇,對愛人、對至親、對仇人等的複雜情感,甚至不用一言一語(當然,因為他是啞的),只消短短數秒的面部表情特寫,觀眾都準能全部接收。
所以,如果《大追捕》沒有了張家輝,根本不值一晒。
讀者也許覺得我太偏激了,不仿來一起回憶那些至今仍無法說服我的片段:山頂吊車為了要承受強風,硬度必要達到一定標準,要在瞬間敲碎近乎天方夜譚,張家輝卻可以憑數粒子彈便將它擊碎,還要與任達華一起從高處跌到地上,更可奔跑離開現場?用鉛筆刺穿喉嚨是誇張了的橋段,以暗場交代及時搶救達到角色仍然生存卻成了啞巴,這是無可厚非,但在喉間刺穿一個洞,無論多及時也應該做成腦部短暫缺氧吧,張家輝卻依然是腦光靈活,身體更可以如常人般鍛練出健碩的腹肌?
撇開要塑造主角的強悍所引致的不合理,其餘在配合主角而加添的襯托也是零碎不堪的,余安安時而謊言時而坦誠、任達華從固執以至大徹大悟、張國強的只懂大吵大鬧,整部電影的角色都好像有精神病似的,莫非只有這種方法才可以打造張家輝的冷靜復仇形象?全片對白的邏輯都只是集中在如何向觀眾說故事,還要擔心觀眾看不明白、聽不懂,劇情說白得不帶一絲懸念,未曾跟張家輝對話超過二十句的任達華,戲末竟然能讀懂張家華的啞言,真教人匪夷所思。
電影名為《大追捕》,可是真正追捕的只有短短合共十來分鐘的三數幕,也沒有讓觀眾震撼的警匪對決大場面,倒是死忠派如我,在觀片過程中的確是近乎追捕式的依從張家輝的一舉一動,希望透過這一秒的追看,能等待下一幕他的精彩演出,縱使劇情讓我失望,也繼續期待著下一幕的驚喜,就這樣周而復始,直至落幕,結果是依舊記著了張家輝的精湛演技,卻很快便忘記了《大追捕》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