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畢莫倩婷與黃婷婷聯合執導和編劇的多媒體劇場《6m x 6m 》,我對於這部澳門文化中心2012「開箱作業」的作品,感到有點失望。曾嘗試零碎的片段裡,找來可以把感受串連、把記憶勾起的人與事,卻不果;剩下的只有丁點的印象,但要放在六米 乘六米 的空間卻是太多了,或許如是觀眾誤以為節目名稱是《6c m x 6c m 》的說,其實只需三十六平方厘米的空間便已足夠,也就是接近一張A4尺寸印影紙的面積吧。
劇本的主題是鮮明的,結構和舖墊卻略見單薄。從「女兒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作為主線,女主角(林婷婷飾)引伸發展成情感上的第三者角色、憶述兒時創傷遺下的童年陰影、最終明白那份無法忘懷對父親情感等的場次,劇情以線性方向並單一流動,全劇接近成為一部女主角回憶的獨腳戲;劇情的下半部份加入關若斐擅長的兒童劇情節,但夢幻的氛圍卻與上半場的現實情境顯得格格不入,觀眾要很集中精神才可以從角色的對話中,知悉當下發生的時空和心情,礙於演出時間的限制,或是處理故事主線的拿捏未夠精準,因此讓劇情的推演變得流水帳。
與剛於去年底華文戲劇節被安排重演的《在雨和霧之間》相比,《6m x 6m 》尤如是與之相呼應的作品,前者講述女兒與母親的關係,後者則是對父親而言。觀眾不難接收《6m x 6m 》裡想要闡述女主角與父親的情感交葛,但側面的描寫不足,觀眾只能單方面依循女主角的思路去感受,因此在劇首未有清楚交代女主角的精神狀態時,發展至中段至劇未,觀眾唯有強迫自己跟隨女主角一同神經衰弱下去,才能勉強得以瞭解因由,也令未能跟上的觀眾,容易出現明顯的情緒落差,該用甚麼方法說服自己認同女主角的主觀情感變化?
多媒體在劇場的應用至今已被普遍認受,不少黑盒劇場或小劇場的演出均會採用影像投射、短片或電腦視覺效果等,作為交代劇情和製造現場氣氛的工具;而《6m x 6m 》開宗明義地定性為「多媒體劇場」,似乎是有點高估了對控制多媒體的能力,以及混肴了它在劇場裡的真正角色。在《6m x 6m 》的多個幕次均有引入多媒體視覺影像,而唯一可以至今仍教我勾起印象的,竟然只有以雜亂線條衝擊女主角思緒的混亂畫面,其他的卻是毫無印象。如此這般的多媒體運用方法,無法將整個故事發展串連起來,反而卻是如刀般把劇場切得支離破碎,演員、劇本都被無法呈現整體,多媒體確是一把雙刃劍,運用稍有不慎,殺傷力實是無可比擬。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