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著毛sir(毛俊輝)之名到澳門文化中心看《一起翻身的日子》(以下簡稱《翻》),我雖不熟歷史,也不熟政治,但單從一個澳門打工仔的角度看《翻》,亦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借看從前,諷刺今天,笑著看,愁著走!這是藝術總監毛sir跟兩位本地年青導演譚智泉及陳飛歴的故意,還是劇本的力量?或者你與我,對潛移默化的人與事,因為身同感受,也開始想嘗試「翻身」?
鏡框式舞台以梯田設計,在泛黃的舞台燈光下,觀眾彷彿拿著舊相片般閱讀歷史。台上慢慢步出一個個身穿黑衣的演員,七男四女,自我介紹後披上戲服(農村衣服),繼而勞動:耕種、拉牛、倒糞、行乞……。正是「人靠衣裝」,一件怎樣的衣服就直接告訴大家:他是怎樣的人,是甚麼身份與地位。對以前的農民來說,或許只懂不斷勞動,根本沒有思考為何一直背負地主的枷鎖,被控制土地、牲畜、房屋,沒有料到一分耕耘竟然「沒有」一分收穫,可能只有半分,甚至更少,卻是逆來順受……,直到廖書記(沈榮根飾)的一個問題:「邊個養緊邊個」?「翻身」行動展開了。
「嘗試」,對張莊農民建立「新世界」起著重要的意義,沒有那群去思考、起革命和勇敢的人,就沒有今天的社會。「知識改變命運」,不甘原地踏步,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那些有勇氣和敢於嘗試的人,是值得擁有掌聲。 但是看到小村莊「翻身」一次又一次……,對,一次又一次,歷史好像不斷重複,地主控制農民,農民領袖控制農民……每個階段都逃不過階級問題,總有不公平和問題存在;「翻身」像愚公移山,也像困獸之鬥,彷如不可能的任務,令觀眾有感無奈,更何況當時在努力起革命的農民呢?
在澳門找一份工作不難,但奈何怎樣努力也追不到現今物價通漲、樓價暴升……,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以前有地主,今天有地產霸權,循環地演奏著革命進行曲。今天的「貧農」還好,可以有資格申請各式社會補助,但那些算不上「貧農」也達不到「中農」的「夾心階層」,便只有啞忍!在《翻》中,最舒服的應是口操台山話、逗得觀眾樂開懷的王婆婆(陳鞍肵飾)那類型,苦惱最少,等待分享每次革命的成果;真寬(談樂慶飾)和侯隊長(梁兆富飾)則是能者多勞,還要面對每次「翻身」的問題、選擇和自己!有多少人能在眾人面前坦承錯誤?在失敗後再改進?劇中的「過關大會」,是強調理想也是諷刺,是超現實的情況,是事與願違的矛盾,更是全神的真實世界。陳書記(譚淑霞飾)要侯隊長改正處理張莊的方法,映照在今天的辦公室裡,上司一句要改!就要改!那怕準備了多少的心血,也要重返原點,由零開始!戲裡戲外,思考過後更貼近現今境況,劇中對白沒有刻意咬文嚼字,明顯想要拉近年代的距離,借古諷今。
《翻》給大家的啟迪很多,與其抱怨不公平,不如設法嘗試改變,無論成功與否,過程既美麗,經驗也難得,何懼之有?《翻》的團隊也不是在嘗試、學習、成長、改變,翻身嗎?筆者剛開始確是為毛sir而來,但到劇終反而被《翻》的不懈精神所感動。無論《翻》的口碑如何,整次「翻身」都是一個美麗的過程,值得擁有掌聲!台上擔綱的演員和導演,台下身為觀眾的我們,都應該要持有一種正面的態度,從每一次嘗試中學習,為下一個翻身作更好準備。
文: 李義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