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冰鮮校園》

  據悉本地的資深戲劇團體「曉角話劇研進社」剛完成位於工廠大廈內「曉角實驗室」的裝修工程,相信可供演戲的空間得以不斷完備,無論對於觀眾或是劇團而言,均是可喜之舉。而在「曉角實驗室」更寬闊的演出場地裡的首個演出,則是本澳新近成立的戲劇團體,由「演戲空間」上演的《冰鮮校園》。

  《冰鮮校園》是《芳草校園》的延續,同是出自香港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的手筆;恰巧地,在本澳也是由相同的一批年青戲劇工作者為觀眾呈上,猶記得去年夏天,這一班尚未組織「演戲空間」年青人,便已在塔石廣場青少年展藝館上演《芳草校園》,今次原班人馬以更具組織性的團隊繼續上演《冰鮮校園》的精神,使《冰鮮校園》的戲裡戲外,都散發著濃濃的戲劇熱忱,似乎也是「演戲空間」想要藉此表達他們對青少年、學生與推動戲劇發展的定位。

  《冰鮮校園》首演於2008年,是一臺以香港為背景的校園戲劇,故事圍繞熱心的教學工作者對被定性為「低效能」、也即是在社會上未能與高效率指標掛勾的學校,如何力挽狂瀾……;在澳門,「殺校」之風也許不似香港般曾經鬧得熱哄哄,卻使我聯想起此等以「效能定生死」之風,會否正是隱隱浮於本地的藝術環境之中?在「專業」日漸變得必須化的風氣下,真正可讓藝術工作者充分投入和發展的空間,其實是否已在不斷地被收窄。

  在澳門要成立一個藝團非常簡單,要發展一個專業而成功的團隊卻殊不容易,曉角話劇研進社憑藉社員不屈的精神,薪火相傳,且不斷累積經驗至今才能獲得一個較具規模的演出場地,供社員和支持其他劇團使用;相對於劇場裡的新鮮人和團體,他們比前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術支援和發展環境,卻同時失去了可以被觀眾原諒、被寵壞的藉口,「商業」附帶必須專業的殘酷現實,要求劇場人/團隊必須是亮麗的、能夠不斷為觀眾帶來刺激和享受的作品;這個不折不扣的事實,無可爭辯,卻是越來越惹起我想要欣賞更多劇場新作的慾望。觀看沒有明星效應的戲劇製作,是否能讓我最終明白戲團被成立、想要志願成為劇場工作者的人和事,他們所懷有的動機和熱情,是無可質疑和理應接受的?

  《冰鮮校園》一劇教人思考學校的成立,它的目的為何?我期望在觀看「演戲空間」的《冰鮮校園》後,它更可以讓我看見澳門仍是不斷有熱心參與戲劇的年青人,他們正在走踏實的路,視戲劇為藝術,並非一份以票房為指標的商品。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哥本哈根》


  澳門的戲劇類活動雖然未如電影製作般,似有特區政府大量的資源投入,但光從二零一二年的上半年所見,澳門的戲劇發展卻是越見積極,優秀的劇目上演一個接一個,更見整體素質專業,其中由負笈海外的新生代演員及導演擔綱製作和演出,是無可否認的主要原因,而選演或改編經典的上佳劇本,也為優秀的演出奠定了穩健的基石,早前曾在不同場地上演的《一起翻身的日子》、《近水樓台》、《又一好人》便是例證。

  天邊外(澳門)劇場剛於上月搬演黑盒劇場式的《歌本哈根》,是英國編劇家Michael Frayn的著名得獎劇本,雖然澳門經常有劇團演出世界經典的作品如《櫻桃園》或《小城風光》等,卻從未在澳門上演此劇。筆者曾閱《歌本哈根》的劇本,對其蘊含的文學力量拜服務不已,然而要將之製作成演出,卻不禁擔心現時澳門的演團和成員是否有足夠能力駕馭。

除去異常專業的物理學用詞,《歌本哈根》的內涵也足使它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近代最優秀的劇本之一,它涉及真實的歷史背景橫跨整個歐洲,亦師亦友的兩位物理學家,各自有著他們對國家、民族、公義的立場,在精僻的對話中,為觀眾誘發當年的「真相」,伴隨帶出更多的「疑團」,使觀眾都喜悅於對過去的歷史,似乎已經尋得一個安心的答案,卻會為這個答案的真實性、它的正確性同時間帶來質疑。

  在欣賞過葉嘉文、陳飛歷和林婷婷等三人的演出後,相信觀眾都會與筆者有同感,對他們演出的完成度投下信心一票,筆者更為陳飛歷內斂的演技大為欣賞,絕對是比過往大鳴大放的演繹方法,個人邁進的一大步;葉嘉文飾演的物理學家Heisenberg也是一絕,需要同時處理深澀的台詞、舞台走位並與對手進行情緒交流,環顧澳門現時眾多演員來說,可能僅葉一人能及;林婷婷的演出也令她走出了過往演藝科班的框框,在《歌本哈根》之中,Margrethe的角色似乎比兩師徒更見重要,她帶出人性的質疑、猜忌、信任、憤怒等情緒,雖然劇情發生於幽靈的世界,卻是永遠存在於人世間;縱使曾經發生在歌本哈根的事情已經再無法證實,但劇作《歌本哈根》為所有觀眾帶來的反思和自省,是肯定的。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十年人事有番新?

  在第十屆「至愛新聽力」歌曲選舉頒獎禮舉行之際,突然傳來澳廣視前行政總裁江濠生逝世的消息,對於他最終未能出席一手推動的第十年澳門原創歌曲活動,甚是唏噓不已。

  從黃偉麟推出首張本地原創華語唱片開始,澳門流行音樂發展之路始終未見平坦,起步之際正值互網聯音樂的蓬勃,流行音樂工業再無法依賴唱片銷售為生,而且澳門一直受著香港、台灣、星加坡等華語音樂所影響,別說衝出澳門,就是要在本地打響名堂,也需要轉換身份成為「香港歌手」,才可以「衣錦榮歸」般為澳門市民接受,Solar、小肥、彭永琛等便是最好的例子。儘管如此,一班早期的澳門歌手如杜俊諱、趙倪生、孫鳳明等仍是不遺餘力地透過現場演出,甚至在大型活動中屈居次席,務求爭取曝光機會,希望藉著實力讓聽眾認識澳門原創音樂的力量。

  從今年「至愛新聽力」的入選歌曲和獲獎歌手所見,不少都是新鮮面孔,可見本地熱心推動流行音樂的新力軍還是陸續有來,當中尤以孫鳳明連續十年投入賽事,雖然金獎無緣,但從容不逼的她使聽眾感受她對流行音樂的豁達,獎項已非證明實力的最佳證明,堅持和努力的身體力行,更勝獲獎無數。除此以外,獲獎歌手裡不少其實都已經加入流行音樂行列經年,蘇耀光、程文政、龍世傑、周佩英等都是從民間舉辦的青年音樂比賽開始,至今逐漸為人認識,他們甚至冒著外間並不看好的目光,投身全職歌手行列,勇氣可嘉,而今天的成績也讓大家知道,要成就理想,並非不可能。

  十年人事幾番新,我看見了澳門流行音樂確實番新甚多,卻為台前幕後的人物和素質似乎未有積極培養而感憂慮。刻下民間流行歌唱比賽已甚少,要發掘新血,似乎便要依靠本地僅有的商業音樂及製作公司,只是在商業行銷和績效至上的氛圍下,過往高呼「推動本地原創音樂」的成份是否仍如十年前一般?我不以為。如果要舉例證,我會仍然首先記得第一屆「至愛新聽力」的金獎歌曲是「蒙太奇」,才聯想起歌手是已經在台灣發展的杜俊諱,但反觀今年而言,不難知道金獎得主陳慧敏是曾入選香港「超級巨聲」的女歌手,可是金獎歌曲是哪一首,我卻要透過互聯網才能番查得到。總認為如果江濠生仍然在世、要是他可以在今年的頒獎台上致詞,便可以再次聽到他常掛於口邊、那句對澳門流行音樂工作者的勉語:「寫多些好歌、做多些好音樂、推動澳門音樂需要你」。相信他是知道,要徹底推動澳門流行音樂,首推的是要有好音樂,而非名歌手。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平面呈現的《芳心之罪》


  澳門演藝學校戲劇學院年度的戲劇表演基礎課程匯報演出,今年揀選了美國劇作家貝芙.韓利(Beth Henley)的《芳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全劇由鄭秀君、徐靈芝和廖冬韻三人擔綱演出,飾演的三位姐妹關係的女性角色,她們在面對所承受的壓力時不同處理和態度:忍耐、逃避、反抗,並展現劇中角色複雜無比的人性心理狀態變化,最終帶出堅持愛與信念的人生道理。《芳心之罪》沒有大時代的背景和糾纏不清的人物關係,觀眾就好比看著一段在鄰家發生的家庭小故事,由於劇情的簡直,演員更是堅負了帶領觀眾關注全劇的重責,導演周杰成曾於報章撰文「對表演基礎班的同學來說,要把《芳心之罪》這劇中角色的思想過程、心理狀態及行為態度,真實、清晰地表現出來,亦非易事。」周杰成所言非虛,在《芳心之罪》的演出裡,明顯看見對於鄭、徐、廖三位年輕演員來,要掌握麗蓮、美姬和碧琪三姐妹的心理狀態並從內而外的演繹,其難度確是超出了她們能力現時所能駕馭的水平。

  一幕到底的舞台演出,使觀眾更需要依靠演員對文本的透徹理解,才能感受那穿梭舞台以外的時空,包括她們的母親之死、碧琪與丈夫相處的往事、美姬在荷里活的苦況等;從方法演技的角度考量,劇中三姐妹的遭遇其實並不罕見,現今社會亦是時有發生,應該不難掌握角色的體會,並融匯自己的技巧再在舞台上展現於觀眾跟前。可惜除了看見演員在竭力以聲線的高低來表現情緒外,似乎未能見到更多以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的情感表現,單靠唸讀的台詞,難道足夠表達三姐妹各自因過去的陰影而產生的心靈恐懼?在閱讀文字的紙本世界裡,只要作者擁有妙筆生花的寫作技巧,儘管是洋洋萬字且老掉大牙的愛情小說,也是受人青睬;在劇場裡,要吸引觀眾的一臺戲卻不能只靠精僻的劇本故事,演員把文字化作舞台映象的能力,更是重要非常。

  《芳心之罪》裡暴露了演員對文本理解不足的弱點,導致在立體細緻的舞台上(作為官辦的演藝學校,其演出的精緻佈景一直惹來坊間藝團微言),只是呈現了多段平面而枯燥的對話,教人納悶。周杰成對團隊在《芳心之罪》的演出期望早已明言,有關的內容也不好於此處原文再抄,精明的觀眾卻是明瞭,如果導演的期望是為演出所定的一條合格水平線,那麼觀眾眼前所見的《芳心之罪》,將是難以被置於水平線以上的一次演出。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藝海流芳


  《藝海流芳二○一二》於七月四日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首晚演出六場精華折子戲,由多位廣州及香港粵劇名伶參與演出。每場折子戲均有不同人物關係故事及他本體的藝術特徵,包括:《天姬送子,賀壽》、《仕林祭塔》、《雁
蕩山》、《韓琪殺廟》、《打金枝》及《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

  《天姬送子,賀壽》是唱官腔的排場戲,故事有關七姐與董永仙凡之戀,玉帝七女因憐憫董永,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夫妻,後為玉帝所知,命她返回天宮,及後董永高中狀元,途經槐陰樹時,七姐特送回她為董永誕下的愛子給董永。此環節最特別是六位仙姐在台上表演翻衣技巧,她們的服飾設計是在衣服上再加上一層外衣,隨著故事的發展,六位仙姐伴著七姐將愛子送還董永,到最後她們像變臉一樣,隨著舞蹈動作,六位仙姐一轉身利用翻衣技巧,將身上的衣裙改變成顏色鮮豔的衣裙,六位仙姐是六種色彩衣裙,色彩繽紛的畫面很美。

  《仕林祭塔》是有關高中狀元的林長成得知母親白素貞被壓在雷峰塔下,趕至雷峰塔前哭祭,母親白素貞與他相會後忍痛分别。《雁蕩山》則是武場戲,全場沒有唱腔祗注重武打、功架及身段。由十多人演出一連串高難度的武打動作,開打不算激烈但尚算精彩,編劇為營造高潮,編排幾個士兵打空翻殺入敵營,可能是未熟悉新場地,有兩位演員險些失手,台下觀眾目瞪口呆替他們擔心,當然最後是有驚無險。

  全晚最突出是由黎駿聲、郭鳳女演出的《韓琪殺廟》,故事有關秦香蓮赴京尋夫,高中狀元的陳世美派手下韓琪追殺秦香蓮母子,韓琪在秦香蓮棲身的破廟內本欲殺她,卻被秦香蓮聲聲血淚,如泣如訴的尋夫故事所感動,韓琪感嘆她可憐的身世,為自己有負恩人陳世美次之托而悲憤,最後為存忠義寧可自刎。黎駿聲與郭鳳女兩人唱功紮實,將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演繹得絲絲入扣,優雅的身段及台步遊走於破廟內,觀眾的感官與情緒全場被他倆感染力牽動著,是非常精彩的演出。

  《打金枝》(歐凱明、尹飛燕)故事有關郭曖之父汾陽王郭子儀壽辰,子女紛紛前去拜壽,惟郭曖之妻昇平公主持貴不至,郭曖宴罷怒氣沖沖回府責備公主。帶著幾分酒醉的郭曖心下愧忿,更在公主煽風點火之下怒打公主。歐、尹兩人均有豐富的演出經驗,歐嗓音洪亮,演繹熱情直爽的駙馬可說揮灑自如。尹亦能演繹出公主的野蠻性格,可惜幾段唱腔唱到高腔處稍覺勉強。每個成功的演繹都是有賴演員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的合拍,但在《打金枝》劇中,兩人之間表現不出應有的溝通,眼神交流及舞台走位,演繹不出劇中的風趣情節,很明顯是沒有經過反覆排練所致。

  《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賈寶玉在依稀幻覺的夢境中與己死去的愛人林黛玉相會的故事。開場時獨唱一段的賈寶玉唱腔比較緊張,演繹不出他對黛玉牽念夢迴,鬱結愁緒。林黛玉內場一句,“思凡”感情充沛,拉腔悠轉及細膩,十位仙姬伴著林黛玉出場,舞台亦換轉成全白色,佈景設計很雅緻及很有層次,眾人身穿輕紗衣裙,色彩雅淡清新,耳目一新呈現在觀眾眼前,林黛玉扮相清麗脫俗、嗓音甜美委婉,陪襯著她的十位仙姬身段與水袖非常優美。蔣文瑞眼神,輕揚的做手與身段出眾,聲腔清悠婉麗 ,她將林黛玉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幻覺離恨天全曲的歌詞寫得旖旎溫馨,如果沒有刪除南音及木魚唱段,整套折子戲會更完美。此劇中如非男女主角的藝術造詣相差比較遠,演出效果應會更理想。

  戲曲藝術往往是演員的藝術,同一個劇目由不同的演員演繹會得出不同的效果,但無論效果如何參差,觀衆都應鼓勵與欣賞演員的表演精神。粵劇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澳門觀衆有機會能欣賞多些,更多元化及精彩的節目。

  文: 樂紛紛 | MCSPA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