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加油吧!


  在某個電影課程的最後課節裡,有鄰埠資深影評人為學員分享電影與文化的經驗,在討論影評環節的時候,學員問他對最差勁電影的看法,回應頗值得深思: 就是那些沒有任何影評談論的電影吧!這些電影上映便仿如沒有上映過一般,很快便在云云的電影中,消失得無影無縱。

  澳門的電影發展仍在起步階段,暫時仍未算有最好的,當然也談不上那部才是最差的片子;在已經漸被得到認同的澳門戲劇裡,現時每月每週都有大大小小、題材包羅萬有的作森上演,可是劇評數量卻是不成正比的少。如以此套入影評人的說法,澳門的戲劇作品豈不大部份都是不值一晒的?

  寫評論的需要尋求空間發表,發表空間的掌管人也需要具質量的評論文章,在澳門卻構成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劇評量不多,資深作者少,礙於時間和質量,滄海遺珠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於有興趣參與評論寫作的人,在欠缺系統訓練的因素下,要不是無法緊貼演後發表,便是文章的質量未完全符合要求,結果是落得石沉大海。對於讀者,每週打開專刊便是從熟悉的筆鋒裡吸收著似曾相識的藝術養份,使得品味、角度越來越窄,相對地也是收取訊息的權利也越來越少。

  友報近月因為對某演出的評論,令和諧的湖水泛起漣漪,簡單道來便是作者坦白狠評,戲劇創作人卻在臉書上不停解畫。看在眼來既覺得是笑話一樁,也深感本地的創作人似乎仍要看通一點世情,擴闊多一些的胸懷。我未曾觀演該部被談論的戲劇,卻認為有評論人對之不留情的點出問題,既可以讓創作人自省,也是為該部作品延續了它的藝術生命。就如影評人所說的,如果作品不被談論,那便如「上演了便仿如沒有上演一般,很快便在云云的其他戲劇作品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要是轉換一個思考方式,雖然有別人對自己的作品提出批評,但這正是作品被關注、被期許的表現,所謂「愛之深,恨之切」。若是不滿評論中的指點,何不在往後的作品裡去蕪存菁、精益求精,以事實來換取下一份滿文讚許的評論?無論是寫評論的、或是被點評的,請都繼續客觀地指出不是、也請謙虛地接受批評吧!

  大家都請加油吧!需知若是某天再毫無談論餘地的那刻,便是澳門藝術發展宣告死亡的時候呢!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