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難以親近的童話


  百老匯音樂劇《小飛俠》很好看,卻是好看得讓人心裡戚戚然。

  好看是因為它極其體現了百老匯的富麗堂皇,美麗多變及立體呈現的舞台佈景、精心悅目的服裝設計、現場樂團的美妙音樂,更少不了的是凱茜.雷格比飾演的彼得潘與布蘭特.巴勒餘演鐵勾船長均形神俱似,讓經典故事《小飛俠》的人物和故事彷彿從紙本走進了舞台。

  然而同樣以忠於原著的手法演繹的《小飛俠》,卻讓我因為它沉重的故事內容與童話式的人物設定產生了頗大的落差。文宣中以「這是關於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子的經典故事,關於一群心懷夢想的孩子們在夢幻島歷險的奇妙故事!」等對《小飛俠》作出了童話般的渲染,可是今次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作品告訴了全場觀眾,彼得潘竟然是一個因為害怕長大而離家出走的小孩!他憧憬溫馨的家庭生活,甚至偷偷地從窗外偷望溫蒂一家的融洽;他的內心有對母愛的強烈願望,因此帶走溫蒂到他的夢幻島去成為他和伙伴們的「母親」;最後,彼得潘更請求已經成為人母的成年溫蒂再次離開家庭,可是最終都被溫蒂拒絕了,但結果卻是彼得潘仍帶同溫蒂的女兒再次翱翔天際(離家出走)去……

  也許因為是國際音樂節的重點節目,觀眾應該將目光放於演出作品的音樂部份,可是從客觀的角度考量,仍是難以轉移普遍觀眾對經典故事、特別是童話故事的注意力。我相信主辦單位在外購《小飛俠》來澳上演前,必已預先觀賞此節目,也必定知道演團對《小飛俠》的處理手法如何,可是採購節目的負責人等又有否從「華人地區上演西方劇目」的角度上考量,《小飛俠》的故事真的可以放諸四海皆受歡迎嗎?無可否認,華人社群對家庭觀念的確比西方社會較為看重,對家庭的倫理關係尤甚;上演如《小飛俠》這部至今仍備受爭議的故事題材,中、西方文化的社會、倫理、德道等價值觀各異,將是直接影響華人觀眾對欣賞作品的態度。雖見主辦單位在最近數屆的國際音樂節和藝術節都有刻意引入以童話故事為主題的大型節目,絕大部份亦是票房大賣,可是以為「童話故事必受歡迎」的公式能萬試萬靈,相信在《小飛俠》後將會有所改變,至少我相信不少觀畢《小飛俠》的觀眾都已是心中有數,這不折不扣的是一個經典故事,卻不是一部容易親近的童話故事啊!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