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慾望與執念

  若以「改編中國經典民間傳說」作為話劇《青蛇》的宣傳重點,也許未必可以讓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的票座全部沽清,可是換上「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影后(電影)秦海璐」、「改編李碧華同名著作《青蛇》」等等,卻讓人理解「前場」爆滿的結果其實毫不意外,而且這種選擇性購票的結果並不常見於澳門,筆者當天坐較後排的位置,眼見前排座無虛席,身旁兩邊卻是空空如也,可見明星效應同樣在戲劇類節目發揮它的特殊效果。

  筆者未有拜讀李碧華的《青蛇》,卻從李的相關專訪中,隱約感到李對田沁鑫改編成舞台劇版本的《青蛇》,似是有所保留。究竟是否「忠於原著」? 筆者不敢妄談甚麼,可是不難發現舞台上被注入了大量應該不是原著的現代笑料,如法海以訴說者的身份抽離於故事之外,自嘲是個棒打鴛鴦的惡魔、金山寺僧侶的市井之徒對話,著實令人難以感到編導的禪說何在,反倒似個輕鬆搞笑的電視節目,難怪鍾愛《白蛇傳》或李碧華原著的讀者,對今次的舞台版本惡評如潮。只是要具備巡迴演出的條件,這些輕鬆惹笑、嬉笑怒罵的元素,是必須的。你可以想像一部耳熟能詳的堅貞愛情故事,在資訊爆炸的現今社會裡,可以令觀眾靜靜地安坐劇院裡三小時嗎 ?

我倒欣賞編導在必需要符合商業產品要求的再改編下,仍有致力地傳遞一道佛家常言的訊息──慾望與執念。白蛇成精為人、青蛇渴望被愛、許仙追求世人認同的美滿家庭生活,甚至法海亦被隱喻他在當世無法達成的慾望等等;劇中人物都因為慾望而有其生存目標,卻是因為要勉強達到目標但不果,化為執念,最終釀成水淹金山、青蛇與許仙的胡混、白蛇懷子卻依舊不為許仙接受的悲劇。

想要從無數改編和創作的《白蛇傳》故事中,再一次獲得刺激的滿足感? 或是因為曾經感動於文字,所以希望從舞台上感受文字被立體化的震撼? 或許這是不少觀眾今次進場觀看《青蛇》的主要慾望,也不難理解對如此商業味道較重的改編作品,失望較多。突然一念閃過,佛家道理能夠弘揚千年,自有它出世的道理與入世的方法: 走進劇場的人,那怕你是表演者或是觀眾,誰不是早有執念,想要從中獲得滿足個人慾望各類人與物?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