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不夢》

  本地藝團「夢劇社」於九月初組辦「獨演小劇場」活動,首觀莫家豪自導自演的《不夢》,甚是有趣,看似平白卻甚是艱澀的哲學的問題,在莫的手裡被一層又一層的撕開,關於選擇、關於快樂、關於挑戰內心的恐懼,就算是指《不夢》是要探討戲劇真正意義也不為過,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這更像是莫在總結學習成果的一份作業。

  《不夢》對觀眾有一定的前設要求,那是對戲劇的稍微基本認識,除了要對”To be or not to be”有所耳聞外,最好更是對《哈姆雷特》的故事和當中的人物有一定瞭解,那麼在觀賞《不夢》之時,你會更容易進入哈姆雷特與符號、象徵等的意識流向。誠然,就算這不是一個完全意識流的故事,但跳躍性的劇情仍是需要觀眾適應的,幸好各戲段有一定的長度闡述,不少亦使用了反覆推進的表演技巧,讓觀眾能留下較深刻的印象,譬如講述多次體驗死亡後的平常心、生物進化論、尋找快樂的方法等等,而這都彷彿是莫從不同的視角,想要呼應劇初那一句為人熟悉的莎劇名言的企圖,難道這更是莫在台灣學習期間,曾接觸到戲劇的真意而對其迷思的一種解惑?

  莫的唸白帶有他的一定口音,雖不致字正腔圓,但流暢而自然流露的談吐,沒有過份造作的舞台腔調,聽起來倒是信心大於一切;而充滿爆炸力的肢體動作,令人想起莫執導的《醜男子》,勁度十足,《不夢》由莫的親身演繹,力量釋放的能量更大,及至劇末的刻意製造的疏離效果,已經無法分清楚是莫在演戲? 還是因為體力透支而真的需要走出角色稍事休息。

  很喜歡劇中有多段甚具玩味的台詞,如「生物透過暴食,吸取營養再進化,但卻從不會思考因何暴食」、「我也不知『何解』,又如何能回答你對『何解』的每個提問」等。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戲劇是能夠刺激人類不斷反思的藝術,莫已作為一個成功的例子活生生站在觀眾跟前。只是對比同場演出的劇目《Nice to Meet You》,《不夢》在傳遞主要訊息的清淅度相對較低,這與莫要探討的問題數量和思考深度,不無關係。雖然莫在最後透過面對觀眾刷牙,想藉此表達恐懼皆能由己克服的訊息(莫稱兒時很害怕在公眾場合刷牙),但卻流於過份顯白,反倒讓人以為創作者好像無法完成作品般,既是對觀眾早有要求,何不開放更具爭議性的題目,讓大家在《不夢》之後,好好沉澱一下?


: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