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劇本的力量

        著名香港劇作家莊梅岩的五個獲獎原創劇本被結集成書,對喜愛戲劇的朋友可謂一大喜訊,劇作者的作品經過導演和演員的洗禮後,先勿論舞台上的展玩優劣與否,但確然不能與「足本」混為一談,因此閱讀劇本原文,讀者當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個人而言也認為是最能直接與劇作者溝通的方法。

        被收錄至劇本集的五個作品包括《留守太平間》、《找個人和我上火星》、《聖荷西謀殺案》、《法吻》和《教授》,主題有關於生死、德道、人性等多多方面,但各個作品之中仍有其共性可尋,劇作者都從中挖掘人性的各種可能性,更是毫不掩飾地展露人在面對現實選擇時的無力感,好比《留守太平間》論及生命的脆弱和醫護人員在此間的迷惘、《找個人和我上火星》讓讀者們反思面對「寂寞」的態度、《聖荷西謀殺案》揭示了每個人埋藏於內心裡的一份暴力、《教授》向當下社會的公義提出控訴,及至《法吻》那種教人心寒的猜疑著對人性自私與醜陋。

        莊的劇本沒有太多震攝觀眾的場境設計和複雜的故事結構,然而單從文字的表述裡,讀者們卻能自然地跟隨著主角一同經歷,在故事裡與其他角色展開對話,感受主角的一喜一怒,成功地讓讀者「移情」,由此可見劇作者在劇本中的用字精僻。事實上,洋洋萬字也不如簡單一句的心坎話,而要精煉出這麼的一句,若是久缺了劇作者對人物性格的透徹和角色關係的理解,實在是難以達成的。

        若是順著各個作品的創作時序去讀此劇本集,讀者將能發現在《留守太平間》與《教授》之間,莊對角色塑造和故事推進有更多是從側寫描述,這也可見證著一位劇作家的成長歷程。編劇導師總會建議學生開始時創作時,取材於自己最熟悉的事,所以採用第一身敘述故事和自我展示內容是常見的,並難免經常出現有主角自說自話的情況。然而在現實的社會裡,對他人的認識往往更多是來自於週遭的人與事,再結合個人的情感及經歷而建構對某個人的認知,就好比《教授》裡的教授,藉著學生和親人表達對教授的觀感,並因為經歷而發現、改觀或肯定,讀者們更容易在腦海裡認識那一位屬於自己認知的 「教授」。透過閱讀劇本以感受劇作者藉著角色傳遞的力量,這比透過觀演舞台劇的演繹時,其中再涉及導演、演員、化妝等外在因素影響,當能獲得更真實、更具感染力的震撼啊!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