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殭》之大成

  無線電視劇集《殭》能夠成功引起全城熱話,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湊合的最佳例證,在亞洲電視退場的熱潮過後,另一主打真人實況節目的免費電視台ViuTV隨即補上,大膽的鏡頭與出位的言論,的確在初期捕獲不少求變觀眾的眼球,可是不少「花生友」卻好整以暇「等睇好戲」,想要看看無線電視會用甚麼對策迎戰和留住觀眾。《殭》的出現,揉合愛情、奇幻、武打、穿越等近年炙手可熱的題材於一身,對一向穩打穩紮的無線電視劇集而言,實在是一次難得的破格演出,因此也被坊間形容為無線電視迎戰對手而早已準備的秘密武器。

  以殭屍為題材的電視和電影作品,多不勝數,而東、西方的殭屍是顯然易分的,東方殭屍是身穿官服、軀體磞硬以彈跳而動,西方殭屍則是禮服披風、俊俏秀麗的俊男美女,近代年青觀眾對殭屍的形象多來自於二零零八年電影《暮光之城》,不少女觀眾更被羅伯.派汀森飾演的殭屍愛德華.庫倫對女主角的深情而吸引,其實比《暮光之城》更早的十年前,香港亞洲電視已經自家製作電視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更早一步的將殭屍的形象時代化,當年將無線電視殺得措手不及,更成功捧紅了尹天照、萬綺雯和陳啟泰等電視藝員。時至今天,港、澳社會裡已經累積相當觀眾數量對殭屍的認知,再不是那種磞直彈跳的古裝人,而是「應該」身懷絕技、臉上總是掛著絲絲憂怨的俊男美女,《殭》既提供了八十後觀眾對往昔港產殭屍電視劇集的緬懷,也符合了九十後觀眾對西方殭屍的認知,由此兩者的催化對當下世代的渲染,《殭》還何需多費力氣作宣傳?

  《殭》中的多位主要演藝員都在劇集開播及期間備受關注──鄭嘉穎和陳凱琳因合作此劇而結緣、謝安琪在播劇期間同時舉行演唱會兼宣佈暫別娛樂圈、歌手黃又南闊別電視台十年後接拍電視劇集、陸永因為拍擋鄭裕玲而漸為人知,還有資深演員關禮傑和羅蘭等等;明星效應從來都是確保娛樂產品大賣的主要原因,對於以成為家庭茶餘飯後話題的電視劇而言,越多的焦點集合其中,便能不斷保持劇集的高關注度,也減輕了對劇情的緊湊度和精緻度的壓力,演藝員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也將不再是觀眾首要關心的事了。

  喜愛觀看電影及電視的讀者其實不難解拆,由十一位編劇和七位編導合製而成的《殭》,當中包含了各式各樣相關製作的影子,譬如打鬥的風格、武術的定位、不死人與殭屍的情感和衝突、不死人在百年間的經歷等等,都被指類似與動畫《龍珠》、電影《暮光之城》甚至是電視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只是電視劇集旨在娛樂大眾,世上亦再難有完全原創(或是根本不再可能有「原創」),難得有免費電視台在互聯網及數碼電視台夾擊下,仍能集各家之大成以炮製《殭》作抗衡,觀眾又何苦過份吹毛求疵?有時為了追看而要趕在某個鐘點回家,一家人可以齊齊整整、安坐客廳中熱鬧地說著劇情,相比各自低頭把玩手機的死寂,《殭》倒是讓人再次感受到電視劇集的魅力啊!

  文: 沓靖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藝術節節目延伸講座之我見

        上週六聽畢台灣資深劇評家、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主持澳門藝術節節目延伸講座「回到本質:極簡劇場大師羅伯特·威爾遜與荒誕劇大師貝克特」,獲得了很好的一次聽講經驗,甚至可媲美欣賞一場精彩的劇場演出。要知道解構現代劇場大師的藝術風格殊不容易,還要是以荒誕劇聞名於世的貝克特作品《最後的錄音帶》?必須一讚主辦單位邀對了合適的主講者,耿一偉曾有與羅伯特·威爾遜的合作經驗,在述說藝術家的創作特色時,會適時地加入個人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讓與會者更容易明瞭藝術家創作風格的成因。此外,耿一偉對貝克特作品的瞭解亦是透徹非常,三言兩語便點出了荒誕劇的精髓──沒有動機、沒有意義,便是荒謬,對於一眾經常尋找各類劇種定義的愛好者而言,至此定必矛塞頓開吧?

        耿一偉沒有以拆解劇作亮點的方式去引導與會者如何欣賞貝克特的作品,而是巧妙地先拋出了羅伯特·威爾遜的個人創作風格──排演一套連自己也弄不清楚表達方式為何作品,卻讓觀眾自以為都能夠了解作品傳遞的訊息。羅伯特·威爾遜精於運用燈光,並在刻意遲緩的節奏下,將舞台上表演者的每一個動作都逐漸精簡,同時卻使表演者可展現的細微動作都放大至觀眾必定留意的幅度,假若觀眾朝著「演甚麼」的想法去欣賞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也許最終都會找到一個僅可屬於自己解讀的故事內容,然而卻犧牲了藝術家的精心舞台編導,誠如耿一偉有綜合兩位劇場大師的共通點,便是作品的目的並非是要告訴觀眾、或是向觀眾解釋以後,而是要回到「本質」,也就是認識當下的重要性。

        集合藝術總監、戲劇系教授、劇評人與劇場導演的多種身份,耿一偉的歷練、演講內容和解說方式確實令筆者獲益良多,他從多角度切入羅伯特·威爾遜的創作視角、以其豐富的戲劇知識分析貝克特的劇作,最重要是能夠以非說教、不作搬字過紙的方式,嘗試引導觀眾接近可能較為艱澀的現代劇場作品。由於主講者在講座過程中不自覺地展現了個人的深厚藝術資歷,使得問答環節裡的聽眾也竟然提出了如何掌握表演技巧、對藝術創作的未來預想等似乎與講題無關問題,但是此種從節目講座引發對藝術發展的集體討論,相信才是主辦單位更應該珍惜和加以發展的延伸。在本地資深藝術工作者仍疲於創作和演出之際,「有心有力」的主辦單位不妨適度提高外邀講者的引入比例,既可提高本地舉行有質素藝術講座的數量,也可使更多觀眾及市民能加快走近藝術、拓闊視野,「先讓一部份的人富起來」,不正是早就有成功的例子嗎?


  文: 沓靖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給為人父母者的繪本冊

        在剛過去的二零一六年四月四日「兒童節」裡(世界各國定立「兒童節」的日子各有不同,此處所指是香港和台灣定義的日子),對於華人作家應該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中國作家曹文軒被頒發了有「諾貝爾兒童文學獎」之稱的「國際安徒生文學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亦是首位華人作家獲得這項殊榮,評委會主席也給出了有趣的評語,「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的榜樣⋯⋯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真實而哀傷的瞬間。」誰說兒童文學作品必須盛滿快快樂樂的元素?就如《小王子》也是不斷尋覓和分離啊!在閱讀曹文軒的作品時,讀者或者由此會更容易理解希臘悲劇的「洗滌」功能,您可能會感受到那點點的不快樂,可是當你放下書本,環顧四週正讓你舒適平安地讀書的環境,這樣的作品不是更顯珍貴嗎?

        隨著世代的更變,「兒童是社會未來主人翁」的說法雖然沒變,但「兒童成為社會未來主人翁」的時刻卻被父母越來越早定義了,有說現代的兒童文學作品其實都要先通過父母選擇的關口,也好像越來越多的文字或影像作品果真是寫給成年人看的啊!最近有文友便向我力推日本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霸王龍」故事系列,更送我一本二零一三年的作品《最愛的,是我》,看著封面那墨綠色調和粗線條的恐龍作畫,我心忖又是幾米一類的都市言情繪本吧?然而全冊只是二十版,文字不多,故事也簡潔易懂,不消十分鐘便完全看畢,可是心裡慼慼然的感受卻久久揮之不去,而且與坊間常常消費的遺憾感截然不同。《最愛的,是我》講述霸王龍因照顧四隻甲龍寶寶而建立起深厚感情,寶寶們在爭論著霸王龍最愛錫誰,而其中一隻寶寶更誤墮深谷,霸王龍冒險營救,寶寶們最後都平安無事,但霸王龍卻受了重傷,並留下了牠最後的心聲──寶寶們都愛,但最愛的,是能夠當寶寶們的爸爸。如是的故事能夠讓小孩讀懂嗎?或許要讓孩子們明白父母的愛不分長幼應該還不難,但為人父母的深情和感動,可能更容易觸動成年讀者,並由己仰望父母一輩,我想這才是宮西達也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吧?它切合了每每鼓勵現代人活在當下的訊息,亦著實喚起了讀者應時刻珍惜現在的一切、感恩上輩的愛護,以及把這份愛,延續到下一代。

  文:沓靖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被圈養的電視豬

  亞洲電視免費廣播的結束,成為了過去一週的城中熱話,年青讀者可能只憑耳聞,但六、七十後之輩定必記得亞視不至一次推出自家拍攝電視劇、製作特備節目以及外購劇等攻勢,令唯一對手無線電視幾番變陣應對,譬如「大地恩情」、「天蠶變」、「我和彊屍有個約會」、「今夜不設防」、「亞洲先生」、「流星花園」和「環珠格格」,雖然多番易主影響電視台的發展方向,普遍被認為是亞視走向衰落的原因,但筆者認為免費電視台的營運對製造「明星」來吸引廣告客戶的定律是不變的,由此可知佔電視廣播大部份時間的電視劇集是決定電視台興衰的關鍵,所以當亞視開始減少自家製作時,似乎已經為「熄機」的一刻進行倒數。

  已經有相當時間處於一台獨大的無線電視,近年推出的電視劇集雖然在製作上大洒金錢,加入了不少特技影象效果,但劇種和主題的新鮮感卻每況愈下,撇除基本的宮庭、醫院、法庭格局,近年算是有推出一些時空穿越、警匪臥底甚至是奇幻的破格劇種,可惜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裡,精明的觀眾只消一集過後,便能馬上指出某某場景是「參考」那些流行的美劇或韓劇、故事主線如何複制他人等等,製作單位自然不會承認,對於沒有機會接觸境外電視劇集的觀眾來說,很快也便會繼續追隨著港劇的故事發展,事實上,要不是港澳觀眾仍對廣東話有一份歸屬感,也依賴著一批年老長者的忠實電視迷,無線電視的地位或許早已被播放具質素節目的付費或網絡電視取代了。

  其實經常有聽到劇場人士甚至尋常網民詬病無線電視劇集的戲劇性也越來越低,也不去嫌棄每個角色都會進行自我背景交代了,但根本的客觀輯卻經常犯駁,譬如仍在播放中以警匪穿越劇,女主角為了拯救身邊的人,不止一次返回過去改變歷史,這種以一己之力保護至親,總是令人看得熱血沸騰,但在一次又一次救出死門關裡的親朋時,時空的發生點不是會有所改變的嗎?如電影《回到未來》、日劇《仁醫》、美劇《閃電俠》和《明日傳奇》等,同是角色穿越時空的題材,但編劇們都有認真考慮「因為─所以」的關係,除了是對個人專業的一份責任,製作人也明白電視媒體對觀眾的影響力,要是作出了錯誤的知識傳遞,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單以物理學上簡單的平行時空概念而言,女警主角不停的返回過去,是甚麼原因不令所有關連的世界崩壞?

  難怪越來越多有條件的觀眾都不惜捨易取難,寧願上網、搜尋、期待那些每週一集的日韓美劇,也不願簡單的一個動作扭開電視機觀看每週七天的港劇,這也正正反映觀眾群在時代中的同步變化吧?他們不再只被困於由電視台劃設的圍欄內,以往七十年代由電視台餵養節目、能令觀眾對電視劇主題曲首首都朗朗上口的情景不復再,試問如今又有幾多人能夠唱出當前劇集的主題曲?反而在追求更高質素節目同時,帶動了相關行業如通訊、設備等的發展,更多觀眾認識了韓劇摧人心碎的本領、美劇每每推出新的主題,回看著圈內那班邊罵邊看的「花生客」,便只有越是不敢再看自家製的電視劇。當然你絕對有權選擇成為圈內的一員,但先請學會不聞不問、專心致志去飽腹由主人賜予的餵食,更且別對圈外的繁華絢麗試圖潛越,需知道「被圈養」和「去覓食」是被動與主動的分別,至於是豬與否只屬其次,也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謬誤罷了。


  文: 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