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生Serge以二十萬法郎購入的現代派藝術名畫,卻只是航空工程師好友Marc眼中的一幅「白枱布」,Yvan在二人的爭持之中,既要迎合他們的觀點,也希望修補雙方交惡的關係,自己亦疲於籌備婚禮和煩瑣的家庭事……三個男人,因為一幅藝術畫作,由審美觀點談到各自的私生活至價值觀,從互相數落對方不是至敞開個人內心感受,Marc的孤獨、Yvan的壓抑,無一不是現世代男性的哀歌,《ART》是法國劇作家雅絲曼娜.雷沙(Yasmina Reza)寫於一九九五年的劇作,至今由曉角話劇研進社Long Run劇場系列改編為《ART呢啲野,你識條鐵嗎?》,以本澳一線男演員黃柏豪、楊彬及曾韋迪擔綱演出,時間與地域的差異,在南灣舊法院黑盒劇場的演出過程中竟然沒有一點違和感,證明劇本傳遞的訊息是悲哀地得以檢證延續至今,而製作團隊對原劇本的改編和文字處理亦是功不可沒。
外表斯文有禮的Marc、Serge和Yvan,內心卻從來沒有一刻是平靜的,三人為了與眼前的事物與自身的認知作出抗衡,彼此進行討論、爭辯、駁斥以至大打出手,此間表現各自的堅持,也同時道出想要珍惜的東西,就是這一份存在於角色內心、卻又同時間瀰漫於外在氛圍的衝突,戲劇張力就如斗坡般往不斷推上。Marc認定與Serge是一種師徒關係,是自己帶領Serge走進鑑賞藝術的殿堂,視他為追隨者也如子侄;此外,Marc雖然對Yvan盡是苛責言語,但從Yvan的迎合個性中,卻尋找到一個懂得放下身段、足教讓自己羨慕的形象。可惜,Marc始終無法對建構自己成功的知識和價值觀作出妥協,他維持著一種單方面認為對Serge和Yvan的「好」,來保護著那份自我良好的感受,也就是現代人常常用於解讀「享受孤獨」的代名詞。
Serge在藝術視野日漸成長的過程中希望獲得引領者Marc的認同卻不果,反而從平凡庸碌的Yvan中獲得了認同。Serge珍惜與Marc和Yvan的友誼,卻發現竟然需要扭曲自己的成長才能維持,那怕他知道這種扭曲可以完全是出於一種善意的虛假。Yvan就像粵劇中的丑角,冒失的行為總會惹起哄堂大笑,在未婚妻及兩個家庭之間一直無法自處的他,只想要從朋友的情誼中獲得一個舒解的出口,因此也不介意一直成為Marc和Serge的取笑對象。友誼是支持Yvan面對生活的基石,三人之中尤以他對這份情誼最是渴求,推使Yvan對周遭所有事情都表現得不置可否,這份妥協的態度卻是三人之中最見堅持的,無論Marc和Serge的話語如何涼薄,離開了的Yvan最終仍是回來了,而大團員的結局其實也全因他掀起的「吐核」大戰而起呢!
看似最沒有立場的Yvan,反而是成功解決劇中所有問題的關鍵,對於現世中那些一直堅持自己處於高地(包括道德觀、價值觀、身份地位)的觀眾,不知在觀劇期間會有何感想?想劇名的「藝術」(Art)亦只是劇中情節的一種借喻物罷了,它可以被換為友誼、家庭、愛情、名譽等一切我們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而改編後的副題《你識條鐵嗎》(即「你怎會明白?」)也是巧妙地將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通解了上述的那些人生命題。當不同的觀眾對Marc、Serge和Yvan有各自的支持和反對時,在這三個男人之間的情誼、他們彼此那份互信和默契,縱是Serge把箱頭筆遞給Marc用來在雪白名畫上畫出滑雪公仔、Marc在結局時竟然面對白布,以吟詩的方式為這片白色解讀為人生道路的終極等行徑時,原因又豈是劇場觀眾能夠只從表象即時通曉明白?《ART呢啲野,你識條鐵嗎?》的深意也許不只於借喻大家要尊重和認識彼此的價值觀,在堅持與妥協之間的選擇、對與錯的執意及判斷,相信也是劇場笑聲背後需要大家認真看待和思考的一門處世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