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恐懼源自無知」,因為缺乏對眼前事物的認識,有人至今仍會擔心航空器會突然從天掉下、有人會害怕有色人種傷害自己,而普遍(如果)在面對外星生物時的想法,大部份人都懷有戒備之心,就如我們在面對陌生人時鮮有主動接觸或尋求溝通,這種過份保護自己的態度往往也是構成衝突的根源;改編姜峰楠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而成的電影《Arrival》(港譯: 天煞異降),雖然引述複雜的邏輯學和語言學來使故事的內容更具玩味,但亦在語言學理論的描述下,「人類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語言的影響,因而對同一事物時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薩丕爾.沃夫假設),呈現於電影中各地科學家對外星生物語言的不解態度,可見幾乎釀成了無可挽救的戰爭根源。
影片講述某天在全球十二個地方都出現了神秘的飛行物體,而人類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時段裡進入該物體與外星生物接觸,美軍韋伯(佛瑞斯.惠特克飾)邀請了語言學家露易斯(艾美.亞當斯飾)和物理學家伊恩(傑瑞米.雷納飾)嘗試打破溝通缺口,經過多次的會面後,露易斯接收到外星生物要「提供武器」的訊息,但同樣的訊息卻被世界上其他國家理解為「使用武器」,以中國為首的多國均因此準備發動攻擊,而且不再願意與其他國家交換訊息,露易斯為了確認外星語言的意義,再次隻身探究。與此同時,露易斯的腦海裡經常浮現女兒少年死亡的種種片段,而且頻繁次數似乎與外星生物的接觸有關,就在最後一次的接觸中,外星生物表示來到地球的目的,原來是為了三千年後需要獲得人類的幫助,因此專程來到地球並將預視未來的能力賜給露易斯,而露易斯腦海裡所出現的影像,根本全是未來而非過去。露易斯明白了一世後,憑藉從未來獲的訊息,成功說服了以中國,多國亦跟隨停戰和逐步重新建立溝通網絡,而在露易斯而言,卻只能在掌握悲慘未來的情況下,順著將要發生的未來繼續生活下去。
以科幻電影來說,《Arrival》沒有加入太多的特效場面,全片都圍繞著露易斯的思想和現實中交替進行,對於習慣外星大戰的觀眾必定大呼沉悶,但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在營造全片氣氛甚有心思,不斷透過角色與外星生物接觸時的未知而產生不安感,引領著觀眾的期待,喬.沃克出色的剪接技巧亦見一斑,成功令觀眾至片末方察覺露易斯腦海裡的影象原來並非記憶,締造的傷痛感更甚。電影訊息突顯了溝通的重要,充分的瞭解明顯地能打破刻板印象所帶來的,反而在有關「過變未來」的節眼上,編劇未有好好為露易斯的角色更好地完滿,試問露易斯在獲悉已經能夠穿越時間來到地球的外星生物,竟然也要明言借助人類微薄的力量來拯救自己,那麼露易斯在面對女兒在未來死亡的事實上,是否也意味著能夠改變?譬如在片末婉拒伊恩的求愛,或者不作出生兒育女的決定,是否已經能阻止女兒死亡的發生?可是從露易斯欣然接受伊恩的愛意,導演對於未來是否可以改變的確定性仍是教人存疑。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