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一個人更好

        電影《Life(港譯:《外星生物》)顧名思義是離不開太空科幻片的基本元素:人類、太空生物、太空站/飛船,而作為驚慄及恐佈類型,孤獨無助的太空環境、被虐殺及遞減的生還人數、未知的兇殘生物等充斥《Life》的每一分鐘,雖然是略嫌陳舊老土的的橋段,但導演丹尼爾・伊斯皮諾薩在電影裡的述事視角卻令本來平凡的故事引來更多可供思考的地方。

        來自不同國家的六人科研小隊成功從火星帶來了有機樣本並在地球軌道的國際太空站裡進行研究,英國生物學家休・德瑞(亞里楊・巴卡雷飾)更成功透過模擬史前的氣候環境,令樣本中的細胞成功活化和培殖,全球人類亦為首度證實外星生物的存在而為它命名「卡文(Calvin)」,可是由於實驗室的小意外令卡文處於冬眠,休為了喚醒卡文竟冒險使用電擊,卻因此激起了卡文的原始求生天性--以殺戮來保護自己及求取糧食。系統工程師羅・亞當施(萊恩・雷諾斯飾)為拯救受傷的休冒險闖入實驗室,但卻走避不及而被困住與卡文同室,最終更被卡文殘暴地殺死,卡文之後則藉著太空站的管道逃走了。為了修補被卡文破壞的設備,俄羅斯藉太空站指揮官卡蒂蓮娜・戈洛夫金(歐嘉・迪霍維赫娜亞飾)決意到太空站外進行搶修,卻被進行了的卡文殺死,卡文亦進一步潛回到太空站內,倖存的隊員決定以真空的方式令卡文無法生存,可是卡文已偷偷地殺了休及潛進其體內,甚至日本籍機師見藤翔(真田廣之飾)亦難逃一劫。此時,地球方面因為太空站的情況作出了應變方案--派出推進器將太空站送到外太空!餘下的隊員大衛・佐敦(杰克・葛倫霍飾)決定作出犧牲,計劃引卡文前往他的逃生艙後雙雙駛往無涯的宇宙,而使另一位隊員米蘭特・諾斯(蕾貝卡・弗格森飾)的逃生艙可以順利返回地球,可惜事與願違,二人低估了太空碎片的破壞力和卡文的智慧,最終是大衛和卡文平安地降落到地球的海面上,更被莽撞的漁民打開了逃生倉的門⋯⋯。

        導演在描述卡文殘害人類的手段每每教人震慄,可是過程中卻沒有刻意去妖魔化卡文的掠食行為,更藉著休的一番說話,似乎想要卡文為的行為正常化——透過殺死對方來保護自己、求取對方的生命和能量只是生物求存的最基本條件、卡文的掠殺並非它的天性,而是最自然的生物本能⋯⋯。對於嘲笑人類的愚昧和無能,導演可算是不放過每一個機會,譬如為不瞭解的外星生物賜予名字「卡文」,人類妄想將自己媲美上帝造人,可是卡文最終竟是本能地將太空站裡的人類殺光;甘願犧牲自己的大衛早已明志,寧願獨自一人留在太空站也不想返回地球與愚蠢的人類一同生活,結果亦是諷刺地與卡文安好的一起返回地球。細心觀察電影海報裡的副題”We were better off alone”(我們一個人更好),人類和地球在廣闊的宇宙中就只如沙海中的一顆小塵埃,對於未知的事物卻常常用有限的知識去猜想別人與自己一樣,最終招致滅族的下場其實並非天方夜談;就算有如大衛般的出世想法,但云云俗世卻未必容許你的抽身而退,也許當下的安身處世之道不排除真的獨自一人更好,然而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愚民確比智者多,《Life》中的卡文是否另有所指實在已不重要,反倒是讓卡文得以甦醒成長的人類啊,究竟何時才會懂得量力而為之意呢?

        : 泳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