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港澳觀眾來說,「悟空」可不一定是吳承恩筆下小說《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美猴王、跟隨唐僧遠赴天竺取西經的齊天大聖,周星馳在電影《月光寶盒》中的至尊寶、張偉健在電視劇中的孫悟空、甚至是日本動畫鳥山明筆下的外星戰斗民族,正是亞洲地區有太多經典的翻拍和發揮,至今彷彿帶不同影視媒體裡,都已經有了它既定孫悟空的經典型象,因此當郭子健執導改編今何在的同名小說《悟空傳》時,再從電影海報上發現俊男美女如彭于晏、余文樂、倪妮和鄭爽等擔綱演出,商業味也著實濃得令人無法寄予太大期望。
雖然《悟空傳》的故事仍是以孫悟空(彭于晏飾)為主,可是要說的卻非取西經的經歷萬千,而是孫悟空在未成為齊天大聖之前,一個完全屬於他個人的傳記故事。事實上,《悟空傳》也只有線性的直述,孫悟空與楊戩(余文樂飾)原為好友,為習成仙,所以去到神仙學院「學做神仙」,只可惜原為魔王托世的孫悟空不為接受,為了逆天命而與楊戩反目,經過一輪正邪大戰和痛失摯愛後,孫悟空決定做回自己,不甘伏屈於天庭之下,寧原選擇成為一個為世不接受的聖天大聖。
全片的電腦特技可沒法挑剔,甚至令人有點電影、電玩分不清的感覺,而有別於內地現時已經拍至接近不忍目睹的魔幻題材電視連續劇,《悟空傳》的製作仍算是有所交代的。在悅目的交戰場面背後,人物的描述也甚為點到即止,說得最多的則是電影中一次又一次針對的「對抗天命論」,這論調看在香港觀眾的眼裡,可正是百般滋味在心頭,當中有太多的湊合,與當前的現實狀況不謀而合,特別是習慣於「神愛世人」的描寫,在《悟空傳》裡卻是確確切切的殘酷現實——萬物皆為芻狗,只要天庭不允許,種子不會開花。至此,讀者可有即時聯想到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地區補選的風波? 要不對號入座又談何容易?
從《打擂台》、《全力扣殺》到《悟空傳》,郭導總會在他的作品裡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值得欣賞也同是得以讓澳門電影人學習的地方,是郭導那份打破既有模式的敘事方法、以及能夠從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展示主題訊息的手法。相比起仍在糾結於小品式的故事、常是直觀地販賣人情味、場景情節總離不開睹場的套路,那怕是被人詬病電腦特技拍攝略多的《悟空傳》又如何? 總覺得澳門的電影的確是文化味道足夠濃厚,但要作為產業的一種,成熟的斜事技巧和呈現手法仍是相當幼嫩,至於有否足夠膽量和勇氣在作品裡言中有物,這又是另一種層次的創作思考了。
文: 泳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