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水清無魚

        將戲劇作品改編為電影時有所見,有別於受制鏡框舞台的條件,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更能將戲劇故事的想像空間伸展得更廣更闊,以既定的情節和人物為基礎,這類改編電影往往都吸引穩定的觀眾群,然而《29+1》更能引起筆者的興趣,在於它原為彭秀慧創作於二零零五年的獨腳戲,貼近女性的內容與彭在舞台上的魅力,令《29+1》的舞台演出總場次已超過一百場,可是如何將舞台上的自說自話變成超過一百分鐘的電影,特別是要保持原著故事裡的揪心之處,可謂對彭身兼導演和劇本改編的一大考驗。

        林若君(周秀娜飾)是一個尋常的香港女孩,工作獲上司肯定、有穩定的男友和朋友、父母健在,一切都似乎是正常不過,也是不少人的羨慕對象。就在即將踏入三十歲之際,林的生活出現了連鎖式的變化——林獲得升遷、被房東要求搬走、與男友冷戰、也對家中兩老有所忽視。房東為彌補逼遷林的愧疚,安排林暫住親友出租的房子,林因而透過房子而認識了前租客黃天樂(鄭欣宜飾)。與林同齡生的黃是一個天生的樂子,林在黃留下的日記本而對她好奇不已。與此同時,林父因意外入院而死亡、林無法應付工作上的壓力毅然辭職、繼而察覺到男朋友變心致二人無疾而終。林在萬念俱灰之際卻發現黃原來患上了癌症,但黃沒因此意志消沉,反而為了要完成人生的理想,隻身到巴黎去,林也因為黃對生命和事物的看法而被感動,最終衝破了「三十歲」這個可能是對現代女性的人生重要關口,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由為是改編個人的原創作品,所以《29+1》的電影故事情節挺是流暢而不失原味的,特別是彭對現代女性的獨特見解都一一保留,加上俊男美女和友情演出的演員粒粒皆星,電影看起來也是賞心閱目的。然而電影落幕的一刻,總覺得尚有點點的不完整,相信這與曾觀看《29+1》舞台劇版本不無關係。在獨腳戲的演出中,林若君與黃天樂都是由彭秀慧一人分飾兩角,觀眾在舞台上是清楚地跟隨林的主視角去認識黃、同時也對黃存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可是在電影版裡,各主要角色的形象都太過鮮明了,視覺衝擊幾乎完全取代了對白描述,舞台劇版本對黃是否實質存在的吊詭也頓時被一概抹殺。

        同樣是說得太清楚的關係,觀眾對於移情至林的力度是稍遜於舞台劇版本的。林與患有老人痴呆症父親一段存在於回憶的關係,略嫌加入太多對過去七十年代的意像,從而令到林與父的情感依賴變得片面;與男朋友的關係也欠缺了發展的過程,畢竟是雙方多年都沒有決裂的愛情,男的放手得太容易,女的沒有挽留心也是突兀。綜歸舞台上的獨腳戲其實是相當依賴演出者的個人力量和技巧,如何透過說話及演出,將個人情感的不同力度傳遞給觀眾,加上有彭秀慧作為演員的天賦,因此筆者認為舞台上的《29+1》是更容易觸動觀眾。電影中的林雖然經歷一件又一件的事件,可是觀眾在接收時卻較難串連在一起,大銀幕上的過份具像令到原劇本的關聯性被降低。筆者認同《29+1》是一部出色的娛樂電影,編與導的技巧也不差於現時的某些小品電影,只是珠玉在前,若論藝術成份,舞台上的彭秀慧和《29+1》還是更為亮眼。

        : 泳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