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執導《雷神奇俠》、《詭影任務》和《仙履奇緣》的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Charles),忽然來個自導自演經典偵探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不少觀眾都將之與一九七四年的首個電影版本比較。筆者無緣欣賞當年被稱為口碑載譽的佳作,但對於肯尼斯在今次二零一七年的版本而言,加上群星拱照,單從商業娛樂製作出品角度看,以五千多萬美元的成本收得三億元的票房,如此佳績已足以敲定開拍續集的案子。
連同主角名偵探赫丘勒.白羅(肯尼斯.布萊納飾),全片的主要角色多達十七名,而且各自都有他必要的戲份,甚至是缺一不可。當然這必須要歸功於原著的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精心設計,但要在百來分鐘內完成故事的敘述,逼使編劇麥可.葛林必須作出取捨,所見捨棄最多的便是人物之間的互動交流。當案情的硬背景被設定後——大風雪令東方快車被逼滯留在道上、古董商被殺和名偵探於車上為伸張正義而要揪出兇手等,編導馬上便送上了一個又一個快而簡潔的盤問,偵探又是很暢順地,可以將十多名同車的乘客和員工的真正的身份和背景全部揭露。由於筆者未拜讀原著,因此電影的結果挺有出人意表的效果,當中關於偵破接連的疑點其實並沒有令人有太大的滿足感,也許編導將名偵探主角的洞悉和推理能力設定得太高,讓他成為了一個幾乎無所不知的能力者,所有謎團在偵探面前都不攻自破。
偵探故事總愛將犯罪者的動機設為逼不得已,好待觀眾投入更多的同情心,在《東方快車謀殺案》裡,雖然死者是十惡不赦之徒,可是行兇者卻能讓你感到情有可願,電影也調用了相當的篇幅,讓名偵探面對這件案子跟前也必須俯首,就在電影結尾時他的一段獨白,雖然想要為伸張正義而決心要揪出兇手,可是法律卻往往未必一定能讓正義被章顯,使罪犯得被伏法,所以在這個無法以公平天秤去衡量的情勢下,偵探也妥協地接受了這種無法達致的平衡。然而現實之中,又有多少如此這般的不平衡? 警察為了維持秩序傷害了民眾、拾荒者被罰阻街、公民抗命在法律法規前的被矮化等,公義女神蒙了眼而手執天秤,結果也只能使到自己的判決儘量不偏不倚,卻難以令秤上兩邊的所有事情完全平等對分。
文: 泳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