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教人著迷的視覺特效,真實得令人相信,Pi因為對宗教的信念,支持他排除萬難到最後。然而在簡單的「海難飄流記」故事裡,卻蘊含著一道對宗教信仰的最大挑戰──相信。故事情節在觀能上的刺激,尚應由觀眾親自到戲院感受,導演李安則對於「相信」下了戰書,只要你心底裡存有一絲懷疑,它便有如清水裡的一滴墨,將無限被擴散: Pi的故事是真的? 他是與虎同行的倖存者還是殺人者? 第一個故事中的老虎為何始終沒有回頭? 憶述第二個故事時為何Pi會滴下淚水?
影片最終都沒有為兩個故事的真確性留下答案,這也是能見李安的聰明做法──根據觀者的自我想法作出判斷。享受於3D效果的朋友,隨著故事的推進是能輕鬆的代入其中,感受Pi在天地間獨自一人的孤寂,為他的獲救而高興,甚至與Pi一起苦思老虎的不辭而別……。可是在3D以外,Pi父對兒說:「你在老虎眼裡看見的憐憫,只是你從老虎的眼睛裡反射過來的自我情感。」Pi問作家:「你喜歡有老虎的那一個故事? 你已是相信上帝了。」每句對白都似乎是別有含義,也使我很想要證實一個想法:
因為有了經歷且是痛苦莫名的,所以流淚,因為流淚而真實,也因為真實,所以老虎根本並不存在的吧!或者老虎只是Pi的一種情感投射而成的物像,牠代表一種惡念? 牠走入叢林代表一種想要永久隱藏悔疚的行為?
「信者得救」因為被某些傳道者用得太多,現在已經成為了略帶貶意的用語,也許觀眾可以同用「信者得救」來解讀Pi能渡過海難的動力來源和結果,我卻懊惱於對這個是非邏輯的選擇: 信者可獲救贖,如我此等無神論者,怎辦?
文: 沓靖
| MCSPA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