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金龍》在澳門


      搜尋羅蘭.希梅芬尼的《金龍》資料越多,越發覺將在今屆澳門藝術節上演這部德國原創的近代劇本,它的故事與澳門的實際環境相湊合,能使之成為今屆藝術節值得關注的一部作品。

  澳門本是葡萄牙人殖民統治下的一條小漁村,由於五十年代中國社會動盪、國內人民為了謀生而紛紛南下到香港和澳門,在國家、城市界線依然模糊的情況下,只要能成功登陸澳門、覓得一份工作,久而久之便自可獲得「澳門居民」的身份,澳葡政府也樂得有更多的廉價生產力,對這批移民未有採取限控的措施。及至八十年代初期,地處中國南大門的澳門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雖然澳葡政府開始著手限制移民的進入,但在內地想要移民到澳門生活及工作的人數未見減少,更甚曾出現偷渡潮,衍生不少非法移民和「黑工」等的社會問題。時至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澳門要發現非法移民的個案已經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南亞裔工人來到澳門當家僱,為澳門簡單的中、葡種族關係添加了雜複性。

  經歷大量移民湧入和黑工事件的澳門,與《金龍》的劇情是巧合的近似,蓋因這是一個歐洲人從西方角度,試圖解讀亞裔非法移工在西方的處境故事:一位在餐廳裡的非法亞裔移民,雖然身體抱恙卻身份問題無題堂堂正正地去求診,在同一個場境裡,夾雜著未婚懷孕的少女、留戀過去的老人、迷失存在意義的美女、情侶分手、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蟋蟀之死等故事。這個看似荒誕的劇本,其實早見於二零一二年第十四屆臺北藝術節的節目單中,查看當時有關的劇評,有指刻意的角色性別和年齡的錯配,更能夠向當代的社會狀況作出指控,也有對這類只使用數名演員飾演大量角色的近代原創劇本發展,認為可以表達更多值得關注的人文訊息。

  卻有對此劇在臺北藝術節上演時批評,謂演員的年齡太接近和年青,無法展示實際身份與角色的落差,這似乎也是今次天邊外(澳門)劇場也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君熾、曾倩倩、林穎詩、盧偉研、談樂慶均為年齡相若的年青人。此外,未知導演譚智泉對《金龍》裡的場境和人物將會作出如何的改動和處理?倒是澳門的移工潮、非法移民、黑工等同題,已經與亞裔(華人)相距甚遠,要是如台灣的版本般原文照搬到澳門舞台上演,足令人擔心是否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