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流行音樂相較鄰近地區如香港、台灣、日本起步較晚,在諸多比較、以及澳門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發展機制之下,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幾乎所有從事流行音樂製作、表演的工作者,都是透過自資經營,或是甘願成為大型表演節目中的二、三線表演單位,才可在澳門的娛樂音樂文化中殘存。此一現象直至澳廣視主辦年度音樂創作比賽開始才漸有改變,藉著電視、電台媒體的宣傳助力,澳門市民逐漸認識本地的流行音樂工作者,雖然支持度仍遠遠不及港台歌手,可是經過十年的努力,澳門歌手已經逐漸擺脫「業餘」、「玩票」的形象,從政府部門及大型商業公司開始起用澳門音樂作為宣傳媒介或代言,澳門音樂的定位已經足可以使本地流行音樂朝向它的終極方向發展──流行音樂工業。
本地的娛樂製作公司、唱片公司、甚至港台的唱片公司已有向本地音樂人材招手,而本地聽眾也隨著澳門的城市地位不斷提升,再不如以往般只會視那些往香港發展的本地歌手才會對之作出肯定。本地聽眾有對澳門音樂的選舉作出投票、投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可以代表澳門的流行音樂,在最近為本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歌曲選舉中,熱熾的點擊和投選支票,便是一證。然而最近有娛樂製作公司因為參選歌曲在短時間內獲得過十萬的點擊,毅然作出嚴正聲明且退出比賽,引來圈內及城中討論。
有瞭解其投票制度可知,當中涉及主辦單位、承辦單位、電訊營運商等多方面的協作,應是公開透明的投票活動,雖然參賽歌曲的支持度有明顯的差距,但十萬多與數百的差異,而且在極短時間之內出現,該娛樂製作公司的疑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這種近乎「唯我獨尊」的王者氣焰,在未見有向主辦單位交渉或要求晰清事情的前題下,突然以發出的退出聲明,便直接使其他參選歌曲、或者投選下的最終獲勝者,少不免蒙上一層不明不白之怨,而這在過去十年間的多次歌曲投票比賽中是從未見過的。
一向同心同德、上下一心為推動澳門流行音樂發展本地流行音樂工作者,究竟為甚麼會突然對勝負之重看得如斯嚴正?這與娛樂製作和商業利益的掛勾不無關係吧?流行音樂作為表演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歌曲或歌手的知名度,將會為他們日後的發展換來大量的金錢利益,實言這是無可厚非的,只是將政府策劃、惠及全澳市民的娛樂活動,突兀地強逼滲入使人難受的商業指標,為多年來推動澳門流行音樂的良好向頭加之扭曲,也影響一班時刻支持澳門流行音樂的聽眾產生不良的印象。常言「無風不起浪」,今次事件雖未知終局如何,鼓動風潮者卻是更值得關注,他的意慾為何?
文: 沓靖 | MCSPA會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