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親愛的》細膩動容

  一向擅長捕捉細膩感情的導演陳可辛,去年新作《親愛的》也許未能叫座,但依然叫好。昔年以大眼睛嬌俏形象的「小燕子」趙薇實現在演技上的突破,在電影中飾演一名農村婦女,那種與城市隔斷的無知、對道德觸碰得似懂非懂、對情理是非的演繹得絲絲入扣,趙薇雖然失落於台灣金馬獎,但在第10屆中美電影節得到最佳女主角。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原型的父親彭高峰電影中由黃渤擔演,趙薇的角色本來就是村婦高永俠。內地因為一孩政策以及更多的愚昧、無知、貪婪等問題,拐帶小孩是社會上一大嚴重罪行,在一孩政策下孩子當然是個寶,對匪徒而言更是奇貨可居,他們可以有多種理由,拐走天真可愛的小孩,例如轉賣給沒有小孩的家庭、逼他們行乞、甚至更殘忍地摘取他們的器官來轉售……故事的原型彭高峰是少數可以尋回失蹤兒子的幸運兒,從一班兒女被拐走的父母所組成的團隊,以及無知村婦養育被拐帶、被丟棄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國情政策下,為這些父母造成的問題。例如因為丟失小孩,但沒法證明他們已死的話,按一孩政策父母不能再生小孩;又例如鄉村外出打工的男人很難解決其生理需要、內地的女嬰被棄養等問題,不時呈現在故事之中,這些既現實但又無奈的情境,很多時是我們活在澳門的人很難理解的。

  例如決定再生孩子的母親會覺得自己背叛了失蹤的子女、婦女會以自己的肉體來作為交換作證人的條件、沒有任何證據之下,妻子會相信是自己不育,甚至對丈夫所帶來的孩子來歷深信不疑……或者有人會說這是鄉民的愚昧,但這故事其實在內地是最平常不過,大明星如趙薇、黃渤、佟大為等將一個本來就很認真的社會問題,用一種平實而偏向輕鬆、甚至不乏惹笑場面來演繹,拿捏上各有獨到之處,更見功力。其中甚至以方言來演出的趙薇,喜怒哀樂甚至最後一場的悲慟情緒,將作為妻子、母親的情緒細緻地表達出來。

  就算是其他丟失了孩子的家庭,其實都沒有太多情緒發洩的位置,但愈是內歛,就覺得他們內傷很深。就連男配角演韓德忠的張譯,雖然大刺刺的土豪狀,但他深埋在內心對兒子及妻子的悔疚,更令人為之動容。

  能夠以一個現實無華的劇本,經由一些(不止一個)優秀演員收放自如地演出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就是這部電影成功之處。在2014年或者這電影不是大收旺場,但論到感人及動容之處,的確值得推薦。


  文: 承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