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多位前輩在臉書上極力推介,可能我也會因此錯過了欣賞由生活舞蹈工作室出品的紀錄劇場演出《紅》。畢竟內裡有太多事先張揚的元素──舞蹈、中國、歷史、文化大革命和樣板戲,碰上現時流行消費主義過盛、將政治炒作和矮化中國視作淘金產品的必要條件,我實在對《紅》有所卻步。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進場,隨著舞段的推演,竟是逐漸把我帶到探討藝術本質、叩問歷史、思考當下的宏大課題,怪不得把周凡夫和林玉鳳也能拉上作為演前導賞的講者,足見《紅》的魅力絕非等閒。
來自不同背景的劉祝英、江帆、李新民、文慧等四位表演者,以錄像採訪多位曾經參加和關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人士,加入舞台上表演者的現身說法和解釋,就算觀眾不曾經歷那個荒唐的歲月,也能夠在一百四十分鐘的演出中,感受到政治統管一切、連文化藝術也被統治階級操控的社會裡,當年的人與事是怎樣去運作,及為何那絲絲傷痛至今還深藏在當代中國社會裡,及正朝著兩極化的方向發展──殘存與消亡。
在觀演的過程中,我極力去抗衡單向的敵對情緒,整個文化大革命活動固然並無任何可供護航的理由,可是錄像中有一段挺值得深思的說話,大意是對於一場公認為錯誤的社會運動,當然無法對當中的極端意識形態作出肯定,可是如《紅色娘子軍》的樣板戲演出,它其實亦包含著代表時代和歷史的藝術成份,因此絕不能簡單地將之消滅和抹殺它的存在價值。在舞者江帆的個人舞段中,對受訪者的以上論調作出了實證,她以行動比對了舞蹈發展在中國的變化、讓觀眾賞析了《紅色娘子軍》裡與西方芭蕾混合後的特色。在演後座談中,曾是昆明市歌舞團舞蹈員的劉祝英在談及有關《紅色娘子軍》的感受時,至今仍然難以釋清複雜的情緒,可見那已經超出了單純的舞蹈與政治的關係,對於親身經歷那個年代的人而言,歷史已經進入了他們的體內,製作單位也藉著「身體」這個豐富的歷史檔案館,就好比劉祝英在《紅》的參與中,她讓過去的歷史和記憶得以延續,更成為了當代人文和藝術發展的一個參照,文化藝術不應因為社會發展或政治環境而被莽然割斷及扭曲,它是一種對歷史的純粹刻錄,並讓後世的接收者得以對這些痕跡作出反思。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