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翻譯似乎沒有把中文與英文對照好,但電影名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相信更比《Peaceful
Warrior》(直譯可解作「平靜的戰士」)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一方面那時間、地點、人物的描述是開宗明義地把故事說穿了,為時下部份喜愛速食的觀眾省去了左猜右度的時間,而這個充滿奇情懸念的片名,也能夠挑起觀眾的好奇心,亦方便編劇和導演毋須花費太多心思來解惑那些不合理的故事情節。
諸事皆順的年輕體操好手丹,以現今的戲稱即為「高富帥」的表表者,但是風光背後的丹卻總被惡夢纏繞。某夜丹被再度驚醒後獨自往外跑步散心,無意中在道上的加油站遇見行蹤詭秘的老人,因為老人在言談間總是一副看穿人心的模樣和常常提出哲學的點子和問題,丹對他以「蘇格拉底」稱呼。蘇看出丹的疑惑而稍加提醒,已令丹的體操表現突飛猛進,可是由於未有透徹悟理和抗衡利慾,丹決定離開蘇,卻在不久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大腿多處骨折需要駁骨治理,丹的如意人生隨即中止,既未能趕上參加奧運會的預賽,更被朋友和
教練放棄,心灰意冷的丹在求死的一刻終於擺脫心魔,在重新接受蘇的教導中不斷認識自己、認識週遭的人與事,而且更明白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道理,積極復健,決心要重新參加預賽並獲得了奧運會的比賽資格,正當丹想要親自向蘇導謝時,蘇卻是去如黃鶴,不知所蹤。
電影的故事主體是改編自主角丹的自傳小說,而蘇從出現到消失、逐步帶領丹去認識自己,反映出作者對這位古希腦哲學家的推崇,電影中透過未具名姓、只有丹給予暱稱的蘇幾乎闡述所有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譬如透過對話不斷的追問和探索,務求令對話方承認自己的無知而「認識自己」;人的一生不應只顧及達到生活上的現實目標,只有透過深切認識和了解自己,才能進一步感受別人,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所追求的都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他們都把財富、權力、榮譽等與幸福的意義劃上等號。電影中的丹多番經歷起跌,從最初的迷惘到獲得解惑、在無法即時取得成果而折返舊路及遇上意外、在人生的底谷中再獲蘇的指導,重回訓練場卻被教練放棄、最終認識自己的最大幸福令人生獲得美滿,這一切都是藉由蘇的言語和教導達成,當中也使得蘇格拉底的哲學理念得以具體化地實踐,就算是普通觀眾也想能夠感受那份改善人心的力量。
就在一切都應該被說通之際,電影裡卻始終沒有解決在小說故事改編後的重要問題:蘇究竟是何許人物?原著小說裡的蘇只是作者對他心靈導師的暱稱,而且小說可供讀者的想像空間甚多,容易由讀者透過自身的經驗將疑問合理化,但是電影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從影像刺激觀眾的印象會令觀眾產生一種「真」的感覺。電影裡的蘇以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首度亮相,從地上的椅子突然消失,繼而馬上出現在屋頂,也因此吸引了丹的留意;然而聰明的觀眾並不難理解,這極有可能只是小說裡的丹在那個焦慮和驚恐的晚上,憑空想像而來的虛構對話人物。可是在電影院裡,觀眾仍是對蘇的由來希望有所交代,尤其是電影裡的蘇不斷地出現,更有女角伊丹對蘇的存在作出肯定,只是在片末時卻由不知就裡的加油站新員工再次質疑蘇的存在,並由丹對屋頂的注視強化了「不可能」的事實,如此要令觀眾信服一切都是丹的個人幻想,實在是令追看的觀眾大呼無癮;那怕故事來於真人真事改編、過程是多麼激動人心又如何?如果將所有解決困難的方法都歸因於神力或是自說自話,那麼丹的所有經歷和救贖,就只不過是一則神跡顯靈的宗教故事罷了。
文: 沓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