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2011年6月23日
近年全球興起「文化遺產」這名詞,中國有五年多年歷史文化,當中的文化遺產蘊含量之高可見一斑。文化遺產不光是一項選舉,亦應該將之活化、傳承,發揚光大。
中國戲曲藝術是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不但富有傳統意味,更包含了歷史、文學、音樂及舞蹈等各方面教化用途。港澳屬於廣東地區,本身就有粵劇,甚至亦應有潮劇等地方戲曲,不過如要欣賞其他劇目及名家,相比下香港上演的機會要比澳門高出很多。
去年開始香港康文署首度舉辦「中國戲曲節」,集中安排一系列高水平的戲曲節目、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以求達到弘揚國粹的目的。今年再接再厲,邀請了十五個演出團體展示七個各具特色的地方劇種,讓愛好者眼界大開。
六月十一及十二兩晚,有江蘇演藝集團崑劇院同上海崑劇團擔綱出兩場折子戲。筆者十二日晚上欣賞了五齣折子戲,亦已「過足戲癮」。師承張繼青的陶紅珍主演的《爛柯山‧痴夢》,將民間故事中,嫌丈夫朱買臣家貧而自求下堂的妻子崔氏,從一般人心目中貪圖名利享樂,仰求富貴而不能共患難的負面形象,重新演繹成一名有血有肉,為了生計難忍貧苦而逼夫寫休書,再改嫁的可憐婦人。陶紅珍的演出時而憂傷、而時乍喜,心理起伏大而且不背離現實,塑造了一名活靈活現的崔氏。唱功方面得到張繼青真傳,絕對聽出耳油。
另一齣由前上海崑劇團團長蔡正仁演出的《綵樓記‧評雪辨蹤》,亦是一等佳作。蔡正仁與同團的張靜嫻同為國家一級演員,一舉手一投足盡皆是戲,此劇中蔡正仁飾演的呂蒙正可謂生鬼之至,目光神韻盡現,演繹仍是窮酸秀才的呂蒙正,雖然才高八斗但家徒四壁,屢受人欺侮難免帶有自卑自憐感,一股醋勁疑心只有向妻子發洩。及後發現錯怪嬌妻,反被對方一番調侃,亦只得逆來順受,好生勸慰,演來正是一名不得意窮書生的感覺,與他對戲的張靜嫻亦聲情並茂,二人分庭抗禮,演活一對相愛堅守的夫婦,如何從化解零星誤會中肯定大家的感情,兩劇均以文唱為主,勝在光以唱詞便能反映角色人物精確深刻,加上崑曲水磨調委婉優美之聲,肯定是一場高水平的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