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社區電影推廣可更深且濶

        澳門在推廣藝術文化方面,官方和坊間各盡努力,當然不同範疇的成績與努力未必成為正比,礙於太多因素影響,要澳門成為一個更為多元的藝術發達城市,目前仍是言之尚早。

        之前提過明明在澳門發展電影業舉步為艱,喜歡看電影旳人多,但能夠做到深入研究,更甚者培育出更多電影工作者,這方面仍有漫長的路要走。除了大灑金錢辦各項電影節、電影頒獎禮外,個人認為較為實在便是辦電影展,又或者導賞之類,由淺入深,加上現在新增了硬件如戀愛巷電影館以及沙梨頭圖書館等場地可供開辦小型電影欣賞會,連文化中心等播影場地,澳門這一方面的空白有望可以得到填補。

        當然在發展各個不同範疇之前,本身決策者必先要有一定的能力和認知,因為他們將會主導著發展的方向,他們所選擇的層次高低、類型,甚至邀請作為講者的嘉賓,全部接影響整件事結果。過去例如找到影評人家明來說影評、導演翁子光來介紹創作等,均能收到良好的反應,這樣結結實實去做好教化以及分享、教育的工作,老實說比何「假大空」營造星光熠熠的活動更討好,當然政府有關方面為長遠計,再設計一些具進階意義的活動或工作坊等,有序和具持續發展功能的話,相信會更有成效。

        較早前我參加過沙梨頭圖書館的電影欣賞活動,整體上看到幾個重點,首先當然是參加活動的人士踴躍,當中亦不乏真正的「行家」,他們本身具有當相當的知識水平,倘若以普通的一個電欣賞活動來看,能否滿足這種高階人士真正不得而知;在大眾推廣普及以及逐步推向更高深發展,可能又要有關方面再下點功夫。其次是器材方面,或者在第一次播放時有些器材操作未算熟練也可以原諒(實情是工作人員是否可以事前做更好的準備?)再者器材本身的版本,是否已經選取了最適合該個場地?在考慮到整體視聽享受,甚至是觀眾在兩個多小時的活動中,又是否坐得舒適?當然過去亦有些戶外放映的活動,受到場地環境的規限,但仍然嘗試努力做到最好,換了在室內的活動,可以被要求有更佳的體驗會是吹毛求疵嗎?

        文: 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